如果车子爆胎,或家里的冰箱突然坏了,你能立刻拿出1000令吉修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并不孤单。

国家银行的最新报告显示,61%的国民无法即时拿出1000令吉应急,比2021年的47%显著上升。换句话说,大马人的钱,总是在不知不觉就溜走。

大家的钱究竟花到哪里?是奶茶或玩具盲盒?毫无知觉的信用卡帐单?又或是我们对未来的财务规划,根本就是“有钱就花,没钱再说”?

许多大马人对财务的态度是“船到桥头自然直”,觉得赚钱的速度总能赶上开销。但现实往往是,当真正需要一笔钱时,才发现存款空空,只能向朋友借钱,甚至动用信用卡或贷款来应急。

我曾看过一篇外国报导,里头说日本人的储蓄习惯仿佛患上未来焦虑症,他们习惯存下薪水的30%,无论利率多低,都会选择先存钱再花钱,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财务安全网。这种心态,让他们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不会手足无措。

“这个东西分期付款很划算,先买了再说。”这可能是许多大马人的心声。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Buy Now Pay Later(BNPL)等金融工具,让许多人轻松拥有昂贵的手机或名牌包,但却没意识到未来的财务压力。

德国人的消费习惯则刚好相反。他们对信用卡负债相当谨慎,更偏好使用现金或借记卡,确保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而不是未来的负债,这使他们不会轻易掉入“先享受、后痛苦”的财务陷阱。

但即使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很多人还是难以存钱,因为薪资跟不上物价上涨。大城市的租金、交通费、日常开销高昂,使得许多人即使每月努力存钱,也往往被突如其来的开销打回原形。

当然有些人会选择投资,但不少人都没做好功课,随意投资在“听说回报率很高”的项目,结果发现自己陷入诈骗或高风险投资,血本无归。

事实上,大马人的金融知识普遍偏低,导致他们容易误信高风险的投资计划。相比之下,许多国家近年大力推动财务教育,从学校开始教授投资理财知识,帮助年轻人学会如何管理财务。如果大马也能从小学习理财,在学校与职场导入财务管理课程,让年轻人从小学会预算规划与投资概念,或许能避免掉入这些投资陷阱。

强制储蓄计划

除了公积金(EPF),政府可考虑设立额外的强制储蓄计划,如“紧急储蓄基金”,让雇员与雇主共同摊分存款责任。另外,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并推动更透明的投资与借贷制度,避免民众因投资诈骗而陷入财务困境。

大马人的财务状况,像极“月底吃泡面,月初当大爷”的轮回。钱总是口袋一热就消失,等到真的需要用钱时才惊觉“怎么又没存款了?”

但这不是宿命,改变也没那么难。从学校开始学理财,从政策入手推动储蓄,从生活细节开始练习“延迟享乐”,这些小改变,都能让一些人逐渐远离月光族的魔咒。

毕竟,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赚得多,而是存得到。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