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马华文报业的现况,目前共有近10家日报,每天总销售达80馀万份,即有不错的盈利,又能挂牌上市,成就大企业。

从全球角度来看,大马华文报业除了落后于中、港、台三地,几乎可和新加坡同样排名第四。何况,它在政治与社会的影响功能上,可能还比新加坡更有作为。

但是,这个表面成绩只会让人看到市场商机,而忽略华文报百年历程的生命力和它提振华人社会精神的贡献。尤其重要是华文报从萌芽到茁壮,如何走过来,它靠什么力量,已逐渐为人所轻视,正是“福建精神”!

大马资深报人吴彦华出席在金门举行的首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在闽南高峰论坛主讲“马新华文报业与福建人”时表示,“办报的福建精神”并未有学界研究过或认同之,这只是个人对大马华文报业的观察、归纳的名词。

“所谓的‘福建’也不限于福建籍贯,而是福建人的民族特质,影响到其他民族或籍贯后,协助塑造出大马华社整体奋进和打拼的精神。”

今天的华文报控制者与持有人确实以福建人为主;历史上,大马华文报的创办人及编务人员和业务主管更是以福建人居多,但“福建精神”并不以籍贯为限那么狭隘。

福建人都爱打拼,一首《爱拼才会赢》的流行曲,道出了福建人开疆辟土,披荆斩棘的无畏精神。当福建人在十九世纪末去到马来西亚,在海外彼邦,开疆辟土、胼手胝足、他众我寡,而还能从无到有,做出让殖民地政府惊叹,令地方土著妒嫉的成果,就突显这个逆境求存发展的威力。加上又因和其他在彼邦的客家、广东、潮州等籍贯频繁互动,这个强韧的华社群体就造就了福建人的创办及经营的华文报,顺应天势,水到渠成。

4大特质

造就大马百多年华文报业就贯穿著“福建精神”中的4大特质:(一)勇于打拼,敢于冒险、(二)刻苦耐劳,坚忍不拔、(三)审时度势,头脑清晰及(四)热爱桑梓,网络稳固。

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马来民族主义兴起,华文报面对新挑战。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的压力接踵而来。华文报力挺华社诉求,不仅提供平台向政府发声,还表述民族立场。

作为非华人国家的报业,它达不到一般国家报纸在三权(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地位,如监督政府、揭发滥权。但它跟华族社会,休戚与共,为族群权利扮演了其他国家报纸不曾有过的角色。

华文报负起兼顾华社权益的责任,因而取得华社回馈。这种互依互补的关系,促成华文报的成功;所以,仅从外在的欣欣向荣现象来评论大马华文报,有时会对焦错误,舍本逐末。

华团与华文报唇齿相依

吴彦华指出,福建人头脑清晰,精于盘算利害,审时度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原则又灵活变通。不论是清末时期,夹在孙中山同盟会、英国殖民政府、清廷势力、康梁维新派、以及光复会与中和堂之类的革命党之间,还是殖民地时代作为异乡的无助侨民社群的论坛,华文报都在探索、改正、前进。

中日战争,华文报选择捐助救国;马来民族主义兴起,争取独立建国之际,华文报又在华人保留侨民身份、认回祖乡,或积极参与建国、成为效忠马来亚的子民之间,进行过辩论与斗争,并最后从大方向、大原则著手,摸出一条符合民族与报业利益的方向。

由于华人最后支持效忠新国家马来西亚的路线,给后来华裔在每次政府推出各种压迫政策时,都能站在建国有功的有利地位回击有力,进退有秩,尽管抗争成绩并不理想。此后,华人政治在大马民主化之下蜕变出执政团队与反建制阵营,斗争激烈。华文报仍能保持中立,充份表现出审时度势思路清晰的特质。

此外,福建人的“乡亲网络,创造商机”常叫洋人对华裔钦服,他们都惊叹这些土包子比他们更灵巧,懂得拥据网络,互相照顾,尤其是闽南帮。

除了因同乡而组织了以镇、市、州甚至全国为基础的大大小小的同乡会、会馆,华人还依姓氏血缘和行业结社。全国总共有8千多华人社团组织,但华裔总人口却不到600万,堪称世界之最,天下奇观。

会馆组织起初只是华人先民的联络处及纠纷的仲裁所,后来却形成籍贯力量、经商团伙,甚至到大马形成国家后,它们还有效地代表族人对政策、条例发表立场,变成政治力量团体,兼具团结同伙、联络乡亲、应对当局、展示力量的多种功能。

不过,这些华团的功能却需有媒介去传达其讯息和言论,而官方媒体是不会予以理睬,华文报却弥补这个缺憾,使得双方建立互信和互赖关系;华文报与华团领袖及相企业公司或私人事务、媒丧嫁娶、新张志庆、封衔祝贺所提供的广告,至今对某些华文报仍然重要,是某些华文报不可或缺的衣食父母。

百年变幻虽然无常,今天的华文报全国每天平均销售80万份(福建人控制的报纸至少占了75万),依然掌握在福建人手中。报业前景挑战却不输当年,过去依靠“福建精神”,今天在要种种挑战下要“复兴”和崛起,依然缺少不了它。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