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雪隆私人执业医生公会(PMPASKL)崔耀豪医生及团队,对世界药剂师日主题“想健康,想起药剂师”的肯定也感谢他们认可药剂师在药物谘询、慢性病管理、药物安全与公众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医生与药剂师同为守护病人健康的专业群体,我们始终尊重医生在诊断与治疗上的核心地位,也相信专业之间的互补与协作,才是医疗体系长远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希望澄清,《药剂师与全民健康的未来定位》一文的出发点,从未涉及“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或开立处方”的主张。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如何通过药学照护(pharmaceutical care),让病人在现有制度下获得更完整的用药支持,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整体健康成效。

药剂师的核心职责在于药物科学与药物管理。我们的角色并非取代,而是延伸。药剂师延伸医生的诊疗工作,使病人在出院或拿药之后仍能获得持续的专业支持。许多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社区药剂师作为最容易接触民众的健康专业人员,能够协助患者正确用药、监测副作用、避免重复处方,并提供健康教育与用药辅导。这些服务不仅能强化疗效,也能减轻医生的随访负担,形成前后衔接、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链。

笔者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也曾遇过类似的病人。一位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长者,每天必须服用十几种药物。面对满桌的药瓶,他感到害怕与困惑,渐渐减少服药次数,直至因中风入院,家人才明白,不规律用药带来的风险远比药物本身更可怕。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许多患者并非抗拒治疗,而是被复杂的用药流程、药物数量及缺乏指导的处境所困扰。

这些问题不仅使患者身心受创,也增加了医疗与保险体系的负担。中风、心衰等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往往远高于早期药学照护的成本。如果当时有药师及时介入,提供用药辅导、建立信任并给予心理支持,或许悲剧可以避免。药学照护的价值,正是在于弥合医生处方与患者实际用药之间的落差,让治疗真正延伸到患者的生活中。

我们理解并认同崔医生的提醒,国际经验必须结合本地制度背景才能参考。然而,这些经验的启示在于制度如何承认并善用药学照护的价值。2003年,德国社区药房业主代表与主要的法定健康保险基金签订了全国性的“家庭药房合约”,正式将药学照护服务纳入酬偿体系。参与药房可为哮喘、糖尿病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审查、用药谘询与药物依从性辅导等服务,并由健康保险支付报酬。此制度推动德国社区药房从单纯配药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照护模式,被普遍认为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照护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医疗体系的整体效率。

在马来西亚,药剂师群体所倡议的方向,正是要在保障病人安全与法律框架下,完善药学照护服务的制度定位。若未来要将更多药学服务纳入公共医疗或保险体系,我们支持依法、循证与渐进的改革过程。这包括修订执业范围法规、建立认证与品质标准、明确风险与责任分工,以及通过试点项目验证成效。这些制度建设并非障碍,而是保障病人安全与服务专业化的重要前提。

“想健康,想起药剂师”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呼吁社会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健康。药剂师不是医生的替代者,而是协作伙伴;不是制度的竞争者,而是健康体系的共同建构者。医生负责诊断与治疗,药剂师负责药物管理与健康教育,两者互为依托,才能让照护过程更安全、更连续、更具成本效益。

医疗的未来,不应建立在界线对立之上,而应建立在协作信任之中。药剂师的目标始终一致,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以循证为原则。正如花与叶各有其美、相辅相成,医生与药剂师亦应各展所长、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之花。

冯美玲

注册药剂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