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猩球崛起》中,人类因资源短缺走向灭亡。当我们面对电费调涨、加税、生活成本暴涨的现实,这部电影的画面不禁浮现在眼前。此刻,我们不禁想问:在这场没有胜算的”经济战役”中,占多数的M40和B40群体还能如何坚持下去?

就在人民等待对抗高通胀的方法时,首相终于在上周宣布”好消息”,其中包括100令吉的援助金,将在8月31日后发放。在消息公布后,网络和媒体立刻涌现出许多政党背景的”专家”和”评论员”,大肆吹捧这100令吉,仿佛这是一剂救国的猛药。

有网民调侃说:”这100令吉够我花到年尾!”听起来令人发笑,笑著笑著流出泪来。这100令吉根本无法抵御生活成本一波接一波的上涨。而物价每次的上涨,都出自政府的手笔。

各种的新税加旧税、门牌税、水电费调涨,扩大销售与服务税,面对食材、人力、租金等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然后,我们得到神奇的100令吉援助金?

首相3年来频频出国,说是招商引资,说好的已招回4000多亿的潜在外资,但这些外资就像恐怖电影里的剧情,只闻楼梯声。讽剌的是,这些楼梯声还时不时新闻版位上出现,而真正到我国投资的商家究竟有多少?政府没有给出明确的数据,人民也感受不到。

如果经济环境改善,人民口袋有钱,通胀控制得宜,人民的怨气或许不会这么大。政府更无需在726倒首相集会前,宣布一系列的好消息,包括所谓的合理化汽油补贴机制宣布后,符合资格的人民可享每公升1.99令吉的汽油,宣布915为公共假期等。

更讽刺的是,曾经批评国阵”派钱就是贿赂”的人,如今却将这100令吉捧为救世良方,称其能”带动消费、激活内需”,甚至大谈”经济乘数效应”。过去他们高喊”Cash is King”是罪,如今换了阵营,派100令吉就变成”经济神迹”,令人瞠目结舌。

但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在城市里的M40群体,这100令吉顶多只能撑三天;它还不能缴水电费,不能交孩子的学杂费,甚至只能到指定的商店,购买指定日用品,它是如何做到带动经济,给国家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好处?

那些极力吹捧援助金的文章,总是只说一半、不说一半。他们不提涨税,不提生活开销节节上升,只一味渲染所谓的”消费效应”。然而100令吉不是100万,100万资产也在通膨压力中缩水,何况是100令吉。

首相在宣布”神奇的100令吉”等政策中先冲了一波宣传,人民就等候8月31日领到时花费的快乐,之后我们依然被困在物价高涨的大环境中。

人民不是黑猩猩,我们不像电影里的猿族那样,只靠本能和简单资源就能生存,我们有孩子要养、有账单要付、有未来要担忧。

回归现实的问题,政府什么时候才要认真的拟定国家经济方向,认真的改善国家经济,别再用4000多亿的潜在外资忽悠人民?相比神奇的100令吉,若政府真的做得到,这才值得这些网络打手和专家一同歌颂。 

黄以勒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