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28日讯)一名就读某华小五年级的学生自今年2月起接连遭同学霸凌,导致心理受创、抗拒上学,甚至需接受心理辅导并转介精神科,而家长多次向校方投诉,却被轻描淡写为“小事”处理,无奈之下于7月25日向教育局申请转校,惟审批仍在等待中,孩子情绪与学业皆受波及。
受害者母亲杨女士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孩子今年2月以来已经历五宗霸凌事件,包括:
1. 饭盒被移走:在休息期间将所购买的饭盒放在座位后离开买饮料,返回时发现饭已被移走,因无法确认是否仍属于自己,最终忍痛不吃并当场落泪。
2. 眼睛被打伤:3月体育课上,孩子因指正同学违规而遭对方挥拳打伤眼部,虽校方称为“意外”,但家长认为属蓄意伤人。
3. 言语霸凌与噩梦:施暴同学以书本拍打背部,遭警告后改为辱骂,甚至叫孩子“去死”。孩子开始半夜惊醒,梦见被掐脖子。
4. 被关厕所:6月,一名学生本打算恶作剧锁住另一同学,结果孩子也在厕所内一并被锁。
5. 书包与置物柜被翻查:三名同学翻查其个人物品,其中一人曾是饭盒事件主角,导致孩子情绪再度崩溃。

杨女士接连指出,受害者被关在厕所,其实身为母亲的她原先是不懂的,但后来因受害者被翻书包,她原是就受害者被翻书包事件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后来才告知原来受害者曾被关厕所及经历了上述的5件事情。
杨女士补充,孩子部分事件曾告知家长,但有些则因害怕遭责骂而隐瞒,直至情绪崩溃、拒绝上学后才逐一揭露。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后来得知班主任竟曾告诉孩子“这只是小事,老师也帮忙处理了所以不用让父母知道”。
“小事也应该可以让父母知道,不然孩子真的出事也不敢讲。”
她表示,孩子曾在一堂音乐课中,因小声借物被记名,与其他学生一同被带到空体育室遭老师鞭打,而孩子欲解释,老师是不听,还被警告“不准哭”。
她痛心说:“连我这个做母亲的都不舍得打,老师却可以动手。”
杨女士指出,施暴学生中有人是老师的孩子或亲属,怀疑校方处理态度偏颇。至今,学校未要求加害者正式道歉,仅口头提醒“不可再打人或移走食物”。
“孩子已经完全抗拒回校,甚至认为老师会针对他。最近义卖会期间,还遭同学驱赶,煽动其他人与他绝交。”
她说,孩子自7月23日起已停止上学,并在医院接受精神科转介与心理辅导。
杨女士回忆,7月23日送孩子上学后不久,接获老师来电通知,指孩子在校期间“被其他同学不小心撞到”,导致胸口疼痛。她立即前往学校接回孩子送医检查,结果却令她震惊。
“医生说孩子胸口的痛并非生理问题,而是心理压力引起的,并已转介孩子到大山脚医院精神科进一步治疗。”
她说,这次事件让她更加确信孩子已饱受长期精神压力。
她表示,自己事后曾在面子书上发文分享孩子的遭遇,但未指名道姓提及学校名称。岂料隔日(24日)便接到校方来电,要求家长到校面谈。
“我到了学校才发现,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三大机构代表约10多人到场,我才知道原来校方是针对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
她质疑校方处理霸凌不力,却对家长发声反应迅速,显得本末倒置。
她透露,她曾向其他班级的教师了解情况,得知孩子所在的班级是“全校特别坏的一班”。
“其实孩子早就表现出不想去学校的样子,我一开始还以为只是小孩子闹情绪。”

她说,直到她向班主任反映后,老师才让学生每几天写下“今天开心还是不开心”的小心情记录,试图观察孩子情绪变化,但并未真正处理霸凌根源。
杨女士补充,教育局曾要求她将孩子遭霸凌与接受心理辅导的详情整理成书面资料,并承诺将来电跟进转校申请。然而,她自提交资料后至今仍未接获任何回应,申请程序迟迟无下文,让她倍感焦急与无助。
她呼吁教育局尽快批准孩子转校申请,让孩子远离伤害、重拾学习信心。
另外,根据院方提供的医疗报告,该名受害者感到胸口剧痛,初以为是身体疾病,但经详细检查后并未发现心肺异常,心电图与肺部听诊结果显示正常,最终医师研判其症状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
医师初步怀疑孩子出现焦虑障碍或创伤后压力反应(PTSD),因此建议转介至精神科进一步追踪诊断。
家长强调,经历数月观察与求证后,已无法容忍孩子持续受害,决定挺身报案,盼能引起教育与执法单位重视,早日制止校园暴力,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与受教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