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这几年,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持续飙升。根据相关数据,疫情期间“一带一路”活动明显减少,但从2023年开始迅速反弹,这一年,“一带一路”投资与建设合同总额达到了924亿美元,比2022年的745亿美元大幅回升,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如港口、铁路和发电站等领域,同时也开始转向绿色能源和医疗项目。

到了2024年,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30%,总量接近122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大增幅,重点产业包括新能源、通信和高科技投资。进入2025年,仅仅上半年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230亿美元,几乎是2024年同期的两倍。其中,上半年投向非洲的390亿美元中,近一半来自尼日利亚的200亿美元油气设施项目,另外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的200亿美元的铜铝生产设施也占了大头。但同时,绿色投资也在激增,2024年太阳能、风电等项目投资达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而在2025年上半年投入了97亿美元,显示出“一带一路”正向更优质、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在这期间,中美爆发了第二次贸易战,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美国作为中国出口最大单一目的地的占比,从2018年前九个月的近20%,跌到了2025年同期的不足12%。面对美国关税的挤压,中国出口开始转向其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覆盖的全球南方国家。2025年9月,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5%,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也增长15%,而对非洲的出口更是暴增近57%。根据标普全球的数据,2024年这些全球南方国家吸收了中国出口的44%,高于2015年的35%,并且贡献了中国全球贸易顺差的一半以上,而美国的贡献只有36%。这些转向帮助中国商品找到了新出路,缓解了贸易战的冲击。

而这些转向出口的国家和区域,正是参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群。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扶助这些国家投资基建项目,比如修建港口、铁路和发电站,同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通信网络建设。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还让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在 地缘政治上也形成了更强的联盟。

从这个宏观的经济脉络看出,一带一路覆盖的全球南方国家是中国出海的主要国家群,因为中国的巨额投资为中国企业出海在当地建立友善的经济政治营商环境,从而为企业降低了外部地缘政治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从数据看出,目前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仅是国企央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和高科技项目。另外,那些原来主要出口美国的商家和企业,现在都在转向与中国联系紧密的“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工厂、供应链,甚至利用当地原产地规则绕开关税。

所以目前的“一带一路”不仅产生了全球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地缘政治效益,使一带一路连接的全球南方国家,形成了一个更紧密连接的贸易网络。

马岩岩

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专业,长年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和评论,游走于世界的国际记者,关注人性与政治的界限。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