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马来西亚政客,特别是火箭的,面对网民的酸言酸语,总是选择装聋作哑,不提告?
答案其实不复杂。
被骂,是基本配套。
做政治人物,就像买车附带保险。
选民给你票,也顺便附送一个”被骂权”。
谁要是当了官,还想要全世界闭嘴,那就不如回家养金鱼。
“打压言论自由”的包袱。
火箭过去最爱批评别人”不民主”、”压制言论自由”,今天若自己反手告网友,马上就会被扣帽子:“不是说要捍卫言论自由吗?怎么连两句酸话都受不了?”
到时,颜面尽失。
还有,上庭,并不划算。
告人要花钱、花时间,还不一定赢。
输了,反而被笑”怕酸民”,然后Milo Tin 拿出,哭哈哈地众筹;赢了,最多赔几万块,又不看见分享给众人。
你也许会说林立迎,近日不是把上诉得直公众捐款中的20万令吉,转赠给拉曼(优大)教育基金会吗?
不对。一来,此案件他是被告。二来,他输了,只是高庭的赔偿金是天价,然后众筹上诉。上诉得直,上诉庭把赔偿金从200万减至7.5万。三来,这些上诉的钱都是众筹所得。
把众筹所得捐出,还给优大大学,说穿了,这些依然是大众的金钱,没有什么大不了。
更糟的是,许多酸言酸语围绕的主题——“选前承诺没兑现”——其实八九不离十。
上到法庭,承诺清单还得逐条摆出来,政客比网友更尴尬。
其实,跳票才是痛点。
说穿了,政客不敢告的最大原因,是心虚。
“废除恶法”,”教育改革”和”反贪到底”......选前说得震天价响,选后推三阻四。
酸民一句”跳票”,政客只能低头。
若真提告,那才叫自掘坟墓。
最聪明的策略:沉默。
有时候,政客最聪明的武器不是法律,而是”冷处理”。
因为新闻一波接一波,过两天大家可能就忘了。
只要厚脸皮够厚,什么风雨都能熬过去。
所以,别以为他们真有雅量,其实只是算得精。
在马来西亚做政治人物,厚脸皮不是可耻,而是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