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房地部部长倪可敏在推介在"我照亮你(I Lite U)"计划推介礼上,被记者询问为何活动主题采用英文时,倪可敏解释说,由于活动属旅游性质,使用英文更能吸引国际游客。
不过,他随后对发问的《马来西亚前锋报》记者表示,他将就对方的提问联络其总编。
此番言论引发多家媒体组织抗议,认为部长疑似意图施压甚至恐吓记者。
该计划是2026大马旅游年的系列活动之一。"I Lite U"的活动名称,立刻可以让人联想到谐音"I Like You"。若部长能以此作为回应的亮点,不仅能展现亲和力与创意,或许更能赢得民众的共鸣,化解潜在的语言争议。
其实,"I Lite U"也不是我国第一个以英文为主题的活动名称,以英文作为活动主题且用之逾十年的口号有"Malaysia Truly Asia"。
在当前政治氛围下,任何涉及语言的课题都可能被马来右翼党团无限放大,炒作为种族议题,藉以指控安华政府"独尊英文,边缘化国语"。我们可以理解,或许倪部长旨在防微杜渐,避免议题被不当操作。
倪部长在回应中说:"我不希望你来这里找茬,把整件事搞砸",若仅止于此,争议或许不至于扩大。整个访问当中,最有问题的是"我会打电话给你的总编"。部长不是总编的上司,总编也无需向部长负责,倪部长的这句话有失妥当,颇有向记者施压的味道,因为记者的上司是总编。
诚如通讯部长兼政府发言人法米所言,记者在履行职责时,有权提出任何问题,且强调政府尊重记者的提问权。
若记者的报导确有失实,部长完全可以要求媒体澄清或提供正确资讯,以正视听;若媒体刻意操弄种族和语言课题,何不让媒体理事会履行其职责呢?在今年七月正式成立的媒体理事会,其关键职能包括推动最高标准的新闻伦理与责任、制定全国媒体行业的行为守则、监管会员操守与处理公众投诉等等。换言之,制度已经存在,何必动用"打给总编"这种似带施压意味的表达方式呢?
幸运的是,在舆论发酵后,倪可敏部长表示,若冒犯到媒体工作者,他撤回言论和道歉,并重申他向来尊重媒体和言论自由。
类似事件提醒我们,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健康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与制度保障之上。部长可以不同意问题或拒绝回应,但不应质疑记者提问的权利;媒体也必须保持专业,不滥用自由。唯有如此,才能让社会对政府更有信任,也让民主精神不止停留在口号,而是落实于每一次公开访问与每一个追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