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川习会”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会谈中,两国元首就稀土、关税、芯片和大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共同解决俄乌冲突做出承诺。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台湾问题并没有出现在这次会谈中,而是传出明年特朗普造访北京后再行商议。
这似乎让台湾当局松了一口气,毕竟数月以来常常传出本次“川习会”将商谈台湾未来。为此,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可谓紧张异常,接连采取一系列手段争取华府对台湾的支持,包括派高级官员与特朗普结盟的保守派媒体人士建立正面联系,考虑更有政治手腕和影响力的外交官派驻美国,以及在军购案上加码。然而“川习会”正式举行后,特朗普不仅在会议上没有为台湾说一句“好话”,甚至连谈都没有谈,如此举动也多少让台湾的努力显得有些凄凉。
而这凄凉的背后折射的恰恰是台湾长期依赖美国导致的主体性缺失,以及在“倚美症候群”的驱动下丧失了与华府的议价能力,致使特朗普并不是很在意台北方面想法的事实。
其实自上世纪以来,美国吸取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尝试一种透过自我力量维持全球秩序,用以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开明利己主义。落实在具体的步骤上,首先美国以强大的国力对盟友进行安全承诺,包括驻军,协防,军购与共同军演等等。其次,区域稳定为盟友创造经济发展的契机与空间,推动国家进步。最后,盟友的繁荣将反哺美国产业链与市场的全球扩张。因此,美国的开明利己主义意指为各国提供安全与稳定的同时又从盟友的发展中获得利益,前者与后者互相捆绑,相辅相成。例如,日本与韩国就是如此。
然而看似双赢的模式背后,却对美国盟友充满了“糖弹”意味。原因不难理解,开明利己主义的关键是以安全承诺为基点,而美国介入盟友安全无异于会导致相关国家对华府产生高度依赖。这一依赖不仅使得其自身安全意识与防务建设呈现衰退趋势,也易于丧失对区域危机与地缘政治的敏感度,更会关联于经济,市场乃至价值观一并被美方影响。短期来看,借由超级大国的力量,盟友们可能会受益不少。但长期而言,处处依仗美国却无法自立显然就成为白宫用以反制的筹码,这便是“倚美症候群”。
今年在阿拉斯加举办的俄美峰会(也称为“双普会”)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脚。作为解决俄乌冲突的会议,美国却能够绕过乌克兰和众多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直接谈判,究其原因无非在于,自冷战开始长期依赖美国经济与安全承诺的欧洲在苏联解体后早已军备废弛,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国家在这场地缘冲突中几乎没有和莫斯科对等谈判的筹码。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近二十年来,长期的依赖惯性使得欧洲国家已不再坚持其国防力量能够维持长期且高强度战争的战略框架,而是转型为以规模较小的专业部队来负责危机管理。同时,欧洲多国普遍后援平台不完整,物资储备不到位,军工生产跟不上需求,以至于在冲突期间,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载人海上船只,情报侦查无人机等都需要向美国采购。
更重要的是兵源问题,欧洲征兵模式固化,保障体系落后以及人员素质堪忧已是积重难返。例如,在1994年至2024年期间,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的现役人数都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变成了志愿组织或直接就地解散。至于核打击方面,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荣誉教授劳伦斯‧佛里德曼更是指出法英两国的核力量无法完全取代美国。
如此来说对于欧洲而言,失去美国力量代表著俄乌冲突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向俄方倾斜。那么在安全议题上“倚美”导致的议价权降低,甚至是主体性丧失,自然促使在谈判桌上不需要欧洲国家,因为他们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就是长期依赖美国的后遗症,也是特朗普敢和普京直接“交易”乌克兰问题的底层逻辑。
而“倚美症候群”在台湾远比在欧洲更严重。由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长期执政,“抗中保台”意识操纵使得台湾呈现出“亲美”,“倚美”又“仇中”,“反中”,不信任大陆的趋势,以至于近年来两岸可谓摩擦不断,兵凶战危。同时伴随著大陆军事实力的增长,想要维持“抗中保台”则不得不加深对美的安全依赖,希冀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中的条款达成借由美国武力制衡大陆,协防台湾的目的。
这一高度的依赖性,致使台湾在战略上基本只遵从白宫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布局,从未想过依靠自身建立地缘著力点,放弃和大陆展开有效的沟通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更对北京方面的和平倡议置若罔闻。为此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就非常关注由美国建立的岛链体系。例如今年5月,赖清德与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成员见面时就强调“台湾身处第一岛链关键位置,面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及灰色地带的侵扰”,暗喻台湾安全必须得到美国的保护。至于战术层面,依赖性也使得台湾出现了和欧洲类似的困境。征兵数量年年下降,闪兵(通过不法手段规避或者减少兵役)逃兵案件频发,军备武器主要依靠从美国购买,而所谓自产潜舰海鲲号投入近500亿新台币后竟然无法下水,成为岛内的一大笑话。
同时,安全上的“倚美”也伴随著经济上向美国靠拢。换言之,台湾近年来不断降低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往来,转向和美国与其主导的“民主伙伴”(日,韩,欧盟等)保持密切关联。因此,无论是之前的蔡英文时代,还是如今的赖清德时代,台湾市场都呈现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美西方化趋势。
因此,在“倚美症候群”的驱动下,台湾从安全,到经济,再到价值观皆被美国牵制。短期来看似乎给其带来了稳定和利益,但长期而言高度的依赖性则成为了白宫巨大的筹码,使得台湾不仅主体性受到华府影响,还不可避免的难以与美方议价,结果自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今年,特朗普仅仅通过放出“弃台”风声,便让台湾在“关税”,“台积电赴美”,“军购”上接连妥协,以至于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核心角色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鉴于当今世界形势的不明朗,特朗普近日来也是动作频频,尤其是到访东盟会议被看成是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的一个重大外交突破。但我们仍需要冷静审视华府模式下“倚美症候群”对诸多国家产生的严重后遗症,尤其是主体性的丧失和议价权的失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