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理财很乱?一下有人叫你存钱,一下有人叫你创业,一下又有人叫你all-in买股票买基金。你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们可能都没错,但那些建议不适合“现在”的你。老萧很喜欢的一位理财作家尼克·马朱利(Nick Maggiulli),其新书《The Wealth Ladder》(财富阶梯)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马朱利像破解密码一样,找出了普通人财富增长的真实模式,并将其命名为“财富阶梯”。他发现,大多数人的失败,并非不努力,而是用错了力气。
他说:“财富增长就像一场闯关游戏,你必须知道每一关的魔王是谁,并使用正确的破关方式。”以下,是老萧读完后所为你提炼出的“核心任务懒人包”,也是他为资产净值百万元以下的“新手村”玩家,所提供的“过关攻略”。
在我们开始这场理财的“闯关游戏”之前,让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方式,理解整个游戏的计分板——也就是你的资产“净值”(Net Worth),即你拥有的所有资产(房产、金融资产、现金等)减去你所有的负债(房贷、学贷、信用卡债等) 。这个数字,才是衡量你财务实力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财富阶梯”的基础。

财富等级1(资产净值1万元以下)
处于财富等级1的人,生活就像走在钢索上,核心任务不是追求财富,而是奋力求生。
这个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负面事件,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或一封遣散信,冲击力都会因为缺乏财务缓冲而被急遽放大,轻易地让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很多人甚至在此阶段就已陷入毁灭性的债务陷阱,特别是那些循环利息惊人的信用卡债,或是毕业后却没有带来更高收入的学生贷款。
数据血淋淋地指出,等级1家庭的平均债务与净值比超过300%,这成为了阻碍他们向上攀爬的千斤重担。
作者马朱利一针见血地强调,此阶段真正的问题,往往不是支出过多,而是收入根本不足以应付基本开销。因此,任何想从这个泥沼中脱身的人,都必须立即将思维从“如何削减开支”转向“如何提高收入”。与其为过去的困境自责,不如把自己看作一个正在解决复杂问题的专案经理。在这个阶段,最有价值的资产并非银行存款,而是还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由人际关系构成的“社会财富”。
实际的行动,是立刻进行一场“时间与金钱审计”,诚实记录下资源的真实去向;接著,启动“免费增值”计画,先以为他人免费或低回报的方式工作,去换取例如影片剪辑、文案写作等能被市场验证的实战工作经验;同时,盘点并启用自己的人脉,鼓起勇气向亲友寻求求职或技能指导上的帮助;最后,也最关键的是,必须坚决“停止挖洞”,找出利率最高的债务,并停止让它继续恶化。
进入财富等级2(资产净值1万至10万元)
当一个人跨入财富等级2,就等于正式进入了“人生奋斗三部曲”的第一个十年,重心应从单纯的劳力积累,转向策略性地投资自己。
因为在这个阶段,“职涯”本身,就是最具杠杆效应的资产。在拥有一些财务缓冲之后,游戏的核心目标转为加速成长,而最高的回报并非来自股市的短期波动,而是来自于投资自己,这正是作者的核心心态:“今日所学,终身受益”(Learn Today,Earn Forever)。此阶段最大的财务之罪,是安于一份没有成长性的“死胡同”工作 (Dead-end jobs),仅仅是日复一日地埋头工作而没有策略性地思考未来,最终因为忽视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而长久地停留在这个阶层。
想突破的人,需要将思维从“更辛苦工作”转向“更聪明工作”,将花在教育或培训上的钱视为能带来终身现金流的资产投资。此刻,你可以立刻拿出一张纸,绘制专属于你的“职涯三环图”,在“我擅长的事”、“我感兴趣的事”、“市场愿意付费的事”三个圆圈中,诚实地写下内容并寻找它们的交集;根据这个结果,花时间去研究相关的线上课程或专业认证;并且,立刻动手计算并开始每月追踪自己的净值;同时,设定在发薪日后,自动从银行户口转帐进行定期定额投资,让财富积累的齿轮开始自动运转。
达到财富等级3(资产净值10万至100万元)
一旦净值突破10万元,游戏规则便彻底改变。财富增长的引擎,必须从“主动储蓄”这台小马达,切换为“被动的资产增值”这具涡轮引擎。
你的收入和初始资本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这正是让金钱开始为你工作、发挥复利效应的关键时刻。作者马朱利给出的核心心态,与他的第一本书书名《持续买入》(Just Keep Buying) 不谋而合。然而,此阶段有两个巨大的风险。其一是因收入增加而导致的“生活方式膨胀”,尤其是在汽车、房屋等大额项目上的过度消费,会像中毒一般,在这场游戏中不停“掉血量”(侵蚀储蓄与投资)。
另一个更隐蔽的风险,则是“满足于现状”。数据显示,十年后仍有高达72%的人会停留在这个阶层,因为生活已经相当舒适,很容易就失去了继续向上攀登的动力。因此,你必须强迫自己将思维从“储蓄者”转向“投资者”,深刻意识到下一个财富级距,也就是等级4(净值在百万至千万元之间)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投资回报,而非薪资。
你得像经营一间企业一样,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具体的行动包括:立刻进行一次“大额开支”审查,计算房产和汽车占你净值与收入的确切比例;启动你的“副业点子簿”,写下至少三个可以商业化的点子;并优化你的投资策略,问自己:“它是否足够分散?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我清楚持有它的理由吗?”最后,将“持续买入”的投资行为尽可能地系统化与无感化,让纪律战胜人性的情绪波动。
老萧的观点
多数人习惯了“赚得多、花得多”的线性思维,但收入是不稳定的,它可能因失业、转行或经济波动而中断,才过去没几年的新冠疫情就是一个好例子。相反地,“净值”才真正反映了你过去的财务纪律与成果。
作者马朱利为此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心智模型,称为“0.01% 规则”。这也是老萧常常和大家说的,你需不需要省下一杯精品咖啡或珍珠奶茶的钱,看的不是你赚多少,而是看你的“净值”是多少。换句话说,一项额外花费如果低于你净值的万分之一,那它就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琐碎开销”,不值得你耗费心力去纠结;但如果你的净值低于16万令吉,却常常买一杯16令吉的咖啡和奶茶(多过万分之一),你可能就要变得比较慎重了。这是因为此原则并非鼓励你挥霍,而是让你把宝贵的精力,从无关紧要的小钱上移开,去注重你目前财富等级中,应该专注的核心任务。
请牢牢记得,多数人的理财悲剧,是“拿著第三关的破关地图,却在第一关的迷雾森林里原地打转”,别再犯同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