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也如其他界,即政界、商界、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等,在人性弱点被坐视、掩盖、纵容、包庇、鼓励等“有利条件”之下,爆发种种丑闻。是以宗教界也应当被有关方面定时检查、监管、评估。不过若因丑闻发生就全盘否定宗教界,那也大可不必,正如我们不会因教育界发生几宗丑闻就否定掉整个教育界那样(如最近本国独中圈发生的事)。

有些人借宗教界丑闻做了大幅的解读,甚至无尽延伸到宏观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根性,也自有一定的逻辑和道理,值得考量、参照。不过若急于给既定的偏见、成见、刻板印象乃至议程铺路、带节奏、搞硬销,明眼人其实也看得出来。最近舆论界频见一些对所谓“公之”的不屑、嫌弃态度,就是对其人故作高深或简单粗暴的陈腔滥调越来越不耐烦、不买账了。

无论如何,拿宗教界的丑闻来和其他界对比,亦非要给宗教界“找补”或“缓颊”,只是或许有助于打破某些人对宗教界的过度信任和迷思而已。毕竟并非每个人都读过客观的宗教历史,不晓得宗教界自古以来就“斑驳”、“烟火”得很。尤其某些信众只接触本教界单方面描绘的本教史,以至只看到“光明”的一面,甚至有些部分根本就连事实和神话都混融一块,被信众一并当真,而且越“神”越精彩、越受落。

事实上,作为现代的宗教信仰者,实在没必要视宗教界为超越个体之上的绝对权威,以至丧失对客观性的选择,乃至意识。毕竟宗教界不是宗教,而是由特定的人组成的,虽理论上这些人应当比普通人更“廉洁”、“睿智”、“清高”乃至“神圣”,但到底仅是理论上如是说,不一定属实。简言之,信众应当信仰的是宗教,而非宗教界,诚如佛教常言的“依法不依人”。

坦言之,能不迷信、不盲从宗教界,方是对宗教的尊重和保护,这在公民教育不发达,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古代或许难以办到,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则理应问题不大。遗憾的是:即便如今,我们还是会看到某些宗教界通过勾结政治势力来对信众大搞认知和叙事集权主义、蒙昧主义,务必牢牢掌控人们的宗教理解和实践,以至人为地建构专制的宗教意识形态霸权。

然不管怎样,这里也并非要否定宗教界,毕竟宗教界作为宗教信仰领域的“专业者”,在即便教育普及、资讯大爆炸,但分工也更加严谨、细腻的现代社会,还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人们若有生理或心理疾病也得请教医疗专家那样。对如此“专业者”,人们还是应当给予一定的职能、地位、权威和信任,只是没必要没头没脑地唯其是从而已。

总之,基于人性使然,宗教界发生丑闻也实在不太令人意外,但这也并非就可等闲视之、淡化处理,而是应该就事论事地探讨、解决之,如从教育、培训、管理、政策、法规、程序、监察、组织架构等角度和层面去改良目前的机制和设施。若有关教界本身无法有效“自理”的话,那有关当局就得更积极地插手,以及时维护信徒及大众的利益。

最后,还是得澄清本人并不否定部分论者坚持从更宏观、纵向的视角来评论个别丑闻为整体陋像的体现——有如从腐烂的里层冒出来的“症状”或“征兆”那样。但过于夸张、渲染、牵强,乃至天马行空的说法,恐怕也只沦为先入为主、管中窥豹,甚至纯属借题发挥的情绪宣泄而已。虽说此类表达也应享有其言论自由,但或许价值不大。


 

郑庭河

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