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本质上偏向集体主义不是问题,毕竟一般宗教本就主张人们以家庭、家族、部落、社群等的方式来建立某种信仰共同体。虽说部分宗教如佛教在终究处讲求的还是个体的觉悟成佛(而非集体信靠或“融入”某个神明),但过程中还是蛮重视集体结构及协作的,如说僧团。
惟集体主义如果被依赖或执著过头,发展出威权式的内部关系,乃至排他式的对外权力扩张、资源占夺等行为,那往往宗教就会蜕变成宗教主义,而非单纯的宗教了。这乃何以人类社会会频频产生宗教极权、暴政和宗教纠纷、战争等原因。质言之,宗教主义于古代可谓极其普遍,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以至把大部分人都卷入其中。
然随著现代化,个体主义越来越被重视、肯定,构成各种新制度的基础或核心,即便宗教主义和一些世俗的类宗教主义,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等都蓬勃炽盛过,但大体上都难挡个体主义悄无声息的益发弥漫和渗透。毕竟,个体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尊严、空间、机会、权能和能动性,除非遇到什么大灾难、大危机,恐怕很少人会甘愿撤销、放弃之。
职是之故,一些比较敏感的宗教组织意识到个体主义崛起的“危害”,自然会批评、谴责、指控、攻击之,以至在不少被反复宣导的信众观念中,个体主义还真的沦为“脏东西”——诚如“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女权主义”,乃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那样。
坦白说,个体主义自然不是没有问题,但这些宗教组织所谓的“危害”,往往夸大其词,乃至根本不明就里,包括也不了解什么是现代性、现代化。如说其人经常把个体主义与道德沦丧捆绑一块,视之为洪水猛兽,实则个体主义对于个人的赋权,对在旧社会体制之倾斜权力结构下不少弱势者经常被歧视、欺凌、剥削、迫害而无法自救的惨状(如种姓制度),大有改进也。
事实上,面对旧制度的各种不文明、不公正现象,宗教界若有醒觉、良知和担当的话,就更该大力支持个体主义,以冲击、消解这些现象,如说解放奴隶,终结童工、童婚,缩小阶级差距,推动性别、教育、医疗、公共福利等平权。惟历史上,乃至到今天还看到一些宗教组织不仅无作为,甚至还落力站在前线支持各种不公制度,而这种反动姿态,部分正是站在集体主义的立场上“理直气壮”的。
其实个体主义的问题或弊病,应是获得自由、自信、自立、自决、尊严、平等、价值后的个人,有时候会沦于自我、自傲、放纵、浮夸、嚣张,或者迷失、虚无,乃至陷于“自疑”、“自闭”、“自弃”等,而这正是讲求集体主义的宗教可以去平衡、中和、调解一下的。换言之,集体主义对于因过度膨胀而失序、失控、失根、失方向的个体主义而言,不失为一贴良药或一个出口。
今天,除了例常的礼拜或共修,确有不少宗教组织不时举办一些不管于身、心、灵各方面皆明显更为著重集体主义的活动,如生活营、静修营、短期出家、朝圣、朝山、祭祀、游神、救灾、布施、义卖等。其实对于经常不得不从个人出发去探索、盘算、竞争、拚搏、挣扎,承受各种挑战和压力的现代生活,乃相当好的平衡或调剂。
总之,与其一味妖魔化、敌对化,不分青红皂白地声讨、阻挠个体主义,甚至化为对一切都要张牙舞爪、上下其手的宗教主义的主事或帮凶,宗教更应该正视、肯定现代化大势下个体主义的价值和意义,并针对其各种副作用,以宗教式的温和集体主义来弥补、扶持、改造、升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