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我想问你意见。我打算投资一家公司,会上市的,几年后。不是很多,三十万而已。”

那是一个中学老朋友的信息。他毕业后没继续升学,早早进入社会,在卖车行业靠双手打拼、供房、养孩子,成了值得敬佩的丈夫与父亲,是我心中那种最踏实的老实人。如今有些积蓄了,想为将来铺路。

我原本一律不回答这种“你觉得我该不该投资”的问题。因为你说“别投”,人家心里会不舒服;你说“可以试试”,哪天出事他可能记你一辈子。

但这一次,我动摇了。因为我知道他不会轻易拿出三十万。

他兴奋地述说那公司的高回报方案,然后财务如何如何强健,财报上显示有多达好几千万的现金存款。

确实,审计财报上记录了惊人的现金存款。

我仔细翻了他发来的文件。再自费做公司查册,背景调查一番后,发现股东名单密密麻麻,资金来源不是业务收入,而是层层的集资、发股、转让。那家公司看似资金充裕,实则资金来自投资人,而非客户与营运。

我问他:“你知道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吗?真的是生意赚的吗?” 。我只是安静指出这一点,让他自己去想:这些资金是share issuance来的,不是生意赚的。你以为买的是一门生意,其实买的是一串漂亮的数字幻觉。

他沉默了几秒,回了句:“明白,我再考虑考虑。”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人被“被动收入”的金光迷得神魂颠倒。尤其是《富爸爸穷爸爸》风靡之后,人人都在谈“让钱替你工作”,谈“财务自由”,谈“不靠打工过活”。

于是你听见那些投资咕噜说: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不要再为别人打工,帮自己建立系统。”
“你想继续领死薪水,还是拥有真正的自由?”
“通膨会吃掉你的积蓄!”

他们不需要讲得多专业,只要金句够响、舞台够亮,就足以动摇人心,尤其是那些刚有馀钱、还没学会分辨的人。

而他们最常吹捧的,不是某个产品的成长性,而是“这个项目怎么帮助人打造被动收入”。每次“5%回酬”、“8%特配”,说得头头是道,但当你反问一句:这个钱,是怎么来的?他们常常答不上,或答非所问。

我的这位朋友不是贪心。他只是想用这三十万,为家庭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他以为这是一条通往自由的捷径,而不是一场将来可能无人负责的局。

我始终相信:

不是每一个梦想“财富自由”的人都贪婪,
有时候,可能是他们太害怕错过机会。
而骗子最擅长的,就是把“机会”包装成“命运只给一次的提示”。

我们都该小心,那些用“布局未来”来跳过风控逻辑的咕噜话术。我们当然希望日子变得轻松,但不能因为“被动收入”这四个字,就忘了世上很少有真正不劳而获的好事。

我们都想有退路,想让生活多点把握。

很多人以为缺的是收入,但真正让人焦虑的,而是对未来生活的无把握。

我们都怕错过下一次翻身的机会,可真正让人稳住人生的,往往不是投资眼光,而是脚踏实地、慢慢积累的能力。

不是说不要梦想或创造被动收入,而是我们要先确定,那个“机会”不是别人主动设计的陷阱。

江伟伦

人称“金笔大状”,拥有法律与金融双重背景的上市公司董事。 热爱生活,喜好美食。 透过专栏与读者探讨生活的点滴。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