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动党在甫结束的新加坡全国大选告捷,在议席上不仅守住上届原有席位,也拿下所有新增席位,并在总得票率上较上届多了4个百分点,黄循财的首个期中考算是过关了。
         
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够创下佳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应记上一功,人民行动党制造新加坡人的危机感策略奏效。上届大选仅只是险胜过关的部份选区,也成功透过选区重划分来降低落败的风险,所以选前原以为有看头的东海岸和西海岸—裕廊西两个集选区,战火变得不如想像中的激烈。当然,获得新移民的加持,也是人民行动党致胜的不可或缺要素。
        
选前的在野党群众大会看到人山人海的人潮,许多人误以为可转换为选票。但结果却高估了这些群众的热情。当然,在野党错误解读形势,过度的热情让害怕改变的中间选民在最后时刻转向人民行动党,尤其黄循财总理在最后阶段向选民喊话,告诫选民人民行动党可能丢失4位部长,结果成功扭转了几个原本胶著的选区的局势。
        
几届大选下来,可观察到新加坡社会普遍存在著把个人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的心理,有些选民只希望别人的选区出现在野党的议员,而自己所属选区最好仍然由人民行动党的代表胜出,这样可确保地方得到政府的发展和照顾,在国会又更可听到监督政府的声音。在野党如果懂得汲取教训,应当采取走动式管理,到基层深耕建立关系。
       
当然,今天的新加坡在野党已不是省油的灯。迄今能够站稳阿裕尼、盛港和后港区,大有可能把版图一步步扩大,在未来的选战夺下邻近的榜鹅和淡滨尼。另外,新移民的第二代未必一定是人民行动党的铁票。以台湾为例,外省的新生代对台湾的认同与他们的父母已经截然不同,台湾的本土政治认同有愈来愈强大的趋势。人民行动党的年轻领袖如果还没察觉到新移民第二代的思想变化,早晚必定会吃亏的。
        
新加坡地小人多是不争的事实,但后李显龙时代的新加坡已不适合再搞强人政治,当政者不必采取恐吓政治的操作方式,成天用“国家生存危机”来吓唬自己的子民。相反的,政治人物的格局要放大,要提升国人的自信与自豪感。
      
无可否认,做为全球少数仍未出现政权更迭的国家,新加坡在治国人才培育确实有其一套,但不能偏重于从公务人员或军方体系选拔人才。反之,也要尝试从新移民中找到人才,让新加坡社会更具多元,也让新加坡治国领袖更具世界观。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