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沙巴州议会迈向届满(11月11日),风下之乡政局也笼罩在一片诡谲与变数之中。沙巴现有的四大政治势力:沙巴人民联盟(沙盟)、希盟、国阵与民兴党,虽皆属联邦“团结政府”一员,但在地方政治场域,四方势力各怀心思,合纵连横与角力博弈正悄然升温。沙巴选举不仅将重塑州内权力版图,也势将牵动安华首相领导的联邦政府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协调能力与稳定。

当下沙巴州议会共有79人,其中73人为民选,6人为受委议员。在朝的议员共有54人,分别由沙盟42人、希盟7人、国阵巫统3人、社会民主和谐党 (KDM)1人和国盟伊党1人组成。在野的主要是民兴党14人及国阵巫统9人。

尽管沙盟拥有在位者优势,表面声势强大,但沙巴政坛跳槽与联盟重组屡见不鲜,再加上近日沙盟面对著贪污丑闻纠缠,以及结盟动态与地方基层情绪,局势其实暗潮汹涌,未来走向依然充满变数。

在沙盟内,沙巴首长哈芝芝领导的民意党握有26席,表明欲与希盟联手出战来届州选,但沙盟两大盟党——沙巴团结党(PBS)与立新党(STAR)则倾向沙盟自主上阵,强调“沙巴政治应由本土政党主导”。此举可能导致沙盟在选战期间出现“各打各的”情况,令联盟战力被削弱,甚至出现席位重叠与内耗风险。

国阵方面,去年虽传出与民兴党有所接触,但最终两者没有联手,反之在中央主导下,国阵在今年5月宣布与希盟合作迎战州选。然而,主导国阵的巫统,内部也有著隐忧,尤其州主席邦莫达在党内面对著不小的阻力,其2023年欲推翻首长哈芝芝的“亚庇行动”就因党内有人抽后腿而功亏一篑。

这也使到沙巴四大势力中,表面最弱的希盟,成了当下选战格局中最关键的杠杆力量。由于希盟在联邦掌握主导地位,其动向不仅关乎沙巴选举的整体走向,也牵动沙州与中央资源的流动与政策协调,这进而使希盟成了国阵与沙盟两大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

然而,希盟的处境看似左右逢源,但其在沙巴缺乏深厚基层与情感连结,再加上地方选民长期对“半岛政党”存有戒心,若无法维持好沙盟、国阵,甚至民兴党之间的平衡关系,其联邦优势将无法转化为选票动能,甚至反成包袱。

沙菲益的民兴党虽不再如昔日风光,但在传统东海岸据点如仙本那、斗湖等地深耕多年,仍有稳固地盘。民兴党现阶段虽难主导全局,却可在选后发挥“议席杠杆”效应。希盟行动党方面虽释出善意,不与民兴党正面对垒,但对于前行动党议员跳槽到民兴党的原有选区,依然“寸土必争”,反映出选区协调尚未完全理顺,合作与对抗之间仍充满张力。

考验安华领导力

在这样的处境下,安华的领导力便显得尤为关键。若能透过高层政治协调,促成各派妥协分配席次,推动“团结政府”沙巴版的有效落地,将能进一步巩固联邦主导地位;若放任各自为战,则沙巴选举势将成为团结政府内部矛盾的扩音器。

在野国盟方面,随著2022年大选后,哈芝芝率领一批议员出走另立沙盟,国盟在沙巴势力大受打击,来届大选难有作为。不过,土团党与伊党或可趁主要阵营谈判破局之机,在若干选区突围,制造政治突破口。

沙巴选举也可视为“联邦—地方”互动的缩影,是团结政府来届全国大选前的“期末考”。尤其安华作为团结政府之首,如何透过政治协商维持多方平衡,巩固联邦整体叙事,以及如何让希盟在沙巴不沦为“只有资源,没有人心”的政治幽灵。

因此,沙巴州选不只是地方选战,更是团结政府是否能有效治理多元联盟、统合地方势力的前哨战。若沙巴失衡,势将对安华在来届大选的全国掌控力投下阴影。

林建荣

《东方日报》言论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