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落在多风多雨,季候风水灾频发的季节。每年,教育部都不得不应对灾区考生受困,无法参加考试的问题。除了水灾困扰,近年来SPM考生的缺席率问题也令教育部头痛不已。
根据教育部所提供的数据,连续几年的SPM考生缺席人数都破万,且这一现象并非由水灾引起。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更一度逼近2万,数量大得不容忽视。对于目前还在进行中的2024年度SPM考试,尽管教育部长法丽娜乐观地表示只有3%考生缺席,但也有将近一万人。这个数字见报后,迅速吸引各方眼球,朝野议论纷纷,教育部前部长马智礼也在其社交媒体平台表示关注。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些风华正茂,已花费5年宝贵的青春岁月,在中学接受5年课程的青少年,会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选择退缩?他们是因为缺乏能力、信心,还是缺乏动力?是因为承受不了压力,选择逃避?还是已经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无用”,文凭没有价值,干脆放弃?过去5年的学习生涯,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焦虑、迷茫,还是困惑?是不是掉队很久了,在这过程中有人察觉吗?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去年10月,于下议院回应2023年SPM缺席率问题时指出,教育部的分析结果显示缺席原因包括已工作、停学、转学、家庭问题、生病。这一些都是表面现象,而非病因,尚需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层次的体系,各系统之间有所分工,却环环相扣。体系中任何一个因素产生变化,都可能对引起其它因素的连锁反应,所以在解决教育问题时,必须从体系著手,用整体性眼光思考和应对,涉及全面性的规划,不能抱著扑火心态,只顾著消灭表面的现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消除表层症状,治标不治本。是故在解决SPM缺席率问题时,不能不关注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层面进行深刻反思。
为了减少辍学率,确保国民至少拥有SPM学历,教育部近期内将在国会提呈强制完成中学教育的法案,把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从原有的6年(小学)增加至11年(包括中学5年),这是项积极的举措。然而,俗话说“牵马到河易,逼马喝水难”,若无法有效解决SPM考生弃考的问题,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到时该如何把18-19岁的大孩子挟持到考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