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获得部门推荐,前往沙巴亚庇出席一年一度的全国法医学研讨会。在我国,法医学研讨会每一年在不同的州属举办,目的是确保在职的法医可以通过国外讲师的演讲,提升本身的专业知识。今年的全国法医学研讨会成功邀请到了来自伦敦圣乔治大学的玛丽·谢泼德教授(Mary Sheppard)。谢泼德教授是组织病理学家(histopathologist)主修心脏血管病理学(cardiovascular pathology)。她主讲好几个有关心脏的重要课题,比如心源性猝死,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症以及肥胖型心肌病(obesity cardiomyopathy)。

这些课题当中,最让我好奇的就是肥胖型心肌病。因为这种疾病的名称,我有听过,可是卫生部却没有一个诊断标准。所以在诊断肥胖型心肌病的过程当中,会有难度。

肥胖(obesity)的定义是体重指数 (BMI) >30kg/m2。肥胖是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的主要因素,通常与冠状动脉疾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糖尿病或高血压有关。解剖时,肥胖患者会出现心脏肥大,通常他们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糖尿病。然而,当这些病症不存在时,肥胖患者拥有肥大的心脏,患者就有可能患有肥胖型心肌病。这种情况可能与猝死有关。

谢泼德教授最近研究过往的6000多宗猝死案当中,有1200宗的死者属于肥胖。这些猝死的肥胖亡者当中,有53例无法解释的心脏肥大。无法被解释的意思是,这是病患并没有可以导致心脏肥大的原因,比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糖尿病。这些病患的心脏之所以肥大,很大可能性是因为他们患有肥胖型心肌病。所以接著他们的心脏会被在显微镜底下清楚的检查。

这53名肥胖型心肌病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42±12岁。男性比女性更早死亡。他们平均BMI为42±8kg/m2。大多数(43位)死者在死亡前没有症状。解剖结果显示,他们的心脏平均重量为 598±93g,右心室和左心室壁均增厚。在显微镜底下,肥胖型心肌病的心脏细胞肥大(hypertrophy),一些病列出现左心室纤维化(fibrosis)。

诊断标准

根据研究结果,谢泼德教授和团队建议患有肥胖型心肌病的病患,如果发生猝死,解剖结果必须符合以下的标准:BMI>30kg/m2、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史且无其他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或是心脏瓣膜疾病),死者心脏肥大(男性的心脏重量>550g,女性的心脏重量>450g)。

有了诊断的标准,我想以后我在解剖肥胖型心肌病患者的猝死案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馀。

2023年全国健康和发病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 NHMS 2023),一共有54.4%的国人体重超重(overweight)或是肥胖(obesity)。这是令人非常担忧的事情,因为十年间这一数字飙升了近10%,从2011年的44.5%增加到2023年的54.4%。加上,肥胖是导致猝死的其中一个因素。所以国人必须适量的做运动,均衡的饮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可以远离肥胖。

陈然致

目前任职双溪毛糯医院法医,解剖超过1000具遗体,坚信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透过检验遗体,找出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让真相一步步被还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