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PISA成绩发布后,身边许多关注教育的朋友,纷纷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素质表示担忧。

前文所述,在此次测试中,我国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领域的表现都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当中又以阅读素养的落差最大,仅得388分,与OECD的平均水平(476)相差88分。

更让人担心的是,测试报告显示,只有约42%的学生达到阅读水平第2级(OECD平均水平为74%),几乎没有学生达到第5级或以上(高表现)的阅读水平(OECD平均水平为7%)。根据OECD测试指标,我国已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并没有能力阅读、理解概念抽像的长篇文本,无法根据隐含线索区分事实和观点(第5级),而能阅读长度中等、信息相对明确的文本(第2级)的学生还不足半数。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吸取新知、更新知识、终身学习、与时并进的关键条件。提供大量“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 的机会,让学生掌握“透过阅读来学习”(Read to Learn)的能力,是基础教育重要的职务之一。此次PISA测试报告明显暴露了我们阅读教育的不足,要扭转局势,不能不痛定思痛,认真审视现有的教育思维,教育方法。

在这个资讯爆炸,文本形式多样化,知识生产、传播异常快速,信息唾手可得,却又真伪难辨的时代,阅读要求的不仅是认字识词,理解字面意思而已,还得有概括、统整、推断、辨析、评价、省思,以及结合真实生活,在复杂的情境中活学活用的能力。

如果我们仍像过去一样,把阅读当作识字的手段,将阅读教育当作是为考试做准备,以训练作答技巧,追求标准答案为目的,以教师的解读、分析、讲述取代学生的阅读、思考、判断,却希望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出在国际间具竞争力的国民,无异于缘木求鱼。

方法不对 离目标越远

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方面的培养也一样。如果我们继续用命令的姿态,以权威的管理方式,由上至下,一层一层施压。将阅读行为形式化、数据化,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要求老师把时间、精力耗费在检查报告、收集证据上,忽视以身作则比管控更有力量。大人本身不阅读,却希望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打造书香社会,无疑是水中捞月。NILAM阅读计划自1998年开始推行,至今迈入第26个年头了!我们的学生真因为写阅读报告而爱上阅读了吗?方法不对,越用力伤害越大。不愿正视问题,花功夫了解效果不彰的症结所在,只是设法调整、改善评估系统,并满足于表面数据,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参与PISA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拼输赢,比排名,而是希望能在国际背景的映照下,了解国内教育的不足,改善教育素质。无奈眼见PISA成绩落后,国际的教育思潮已急遽变化,我们却依然在原地打转,还在为该不该恢复考试纠结不已。正在进行的UASA考试,频频传出猜题、泄题事件,叫人不禁感慨: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带向哪里?我们的教育,路在何方?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