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主席、巴西外交官多拉戈,周五在巴西亚马河畔城市贝伦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发言。(图取自法新社)

(贝伦22日讯)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当地时间周五进入原定会期的最后一天,各方就协议是否提及化石燃料展开激烈交锋,恐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法新社报导,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的核心任务在于达成一项协议,为加速削减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铺平道路,并证明国际合作在当今分裂的世界中仍能发挥作用。

在亚马逊河畔城市贝伦展开了近两周谈判后,东道主巴西公布的新版协议草案,既没有提及“化石燃料”,也未提及总统卢拉曾公开倡导的“路线图”表述。

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胡克斯特拉直指该文本“不可接受”,警告峰会可能无协议收官。

他痛心称“当前摆在桌上的,显然不是一份成型的协议”。

一名匿名欧洲代表透露,欧盟因拒绝支持该协议正被塑造成“反派角色”,部分成员国正考虑退场,另一些则担心承担谈判破裂的责难。

本次会议原定于当地时间周五晚6时(大马时间周六凌晨5时)闭幕,但此前曾因场馆屋顶突发火灾及原住民领导的两场抗议活动而数次中断。

截至规定结束时间后,各国代表团已安排人员返回酒店,会议很可能延续至周末。

利益相悖难达共识

36个国家(包括富裕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小岛国)在致巴西联名信中警告,任何不包含逐步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计划的协议,它们都将拒绝。

法国生态转型部长巴尔比向法新社透露,石油大国俄罗斯、沙地阿拉伯以及产煤国印度和众多新兴国家,都在阻挠相关条款的通过。

与会南亚特使戈什则反驳“相互指责”现象,强调将谈判分歧简单归结为是否关心地球,会严重损害协商精神。

他为删除“路线图”辩护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需确保能源安全及化石燃料行业工人的公平转型。

近200个国家需要达成共识才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协议。今年的大会没有美国参加,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出席。

本届气候峰会主席、巴西外交官多拉戈无奈表示,那些质疑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人“将会非常乐意看到我们无法达成协议”。

周五在巴西帕拉州贝伦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全体会议开始前,瑞士交通部长罗斯蒂(中)进入会场。(图取自法新社)
周五在巴西帕拉州贝伦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全体会议开始前,瑞士交通部长罗斯蒂(中)进入会场。(图取自法新社)

承担资金分歧难解

逐步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呼声,源于对2023年(阿联酋)迪拜气候峰会“摆脱化石燃料”承诺未能落实的不满。

在贸易措施及向贫困国家提供用于应对涝旱灾害及低碳转型的气候融资方面,各方仍然存在分歧。

遭否决的草案提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需“数倍增加”,并呼吁到2030年,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在2025年基础上增加两倍。

倡导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资深战略总监施密特说:“欧盟被迫接受比预期更早实现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增两倍的目标,却未获得相应回报,这很难令人接受。”

值得关注的是,贸易议题首次作为支柱内容纳入草案,反映发展中国家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措施可能侵蚀其出口收入的担忧。这也成为欧盟不愿纳入协议的又一争议点。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