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鲁阿8日讯)一艘中国科考船周六停靠在库克群岛,以考察这个太平洋岛国的深海采矿潜力。深海采矿是一个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北京和华盛顿关注。
法新社报导,库克群岛的海底矿产管理局表示,“大洋号”在棕榈树荫蔽的阿瓦蒂乌港停靠,开始了穿越这个热带群岛的“科学考察航行”。
库克群岛周围大片海床覆盖著多金属结核,这些块状岩石点缀著稀土元素和钴、镍、锰等关键矿物。
库克群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金属结核矿藏之一,今年稍早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深海采矿合作协议。
“这次航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库克群岛海底矿产管理局发言人赫尔曼说:“我们的团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提升我们在海洋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该局表示,勘探包括利用声呐阵列绘制海底地图和疏浚沉积物样本。
位于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四周环绕著波光粼粼的潟湖,如今已开放其广阔的领海进行深海采矿勘探。
由于现有关键矿产供应极易受到贸易争端的影响,今年美国和中国都加大了对这个产业的兴趣。
钴、镍等关键矿物是电动车、可充电电池和先进军事技术急需的材料。
今年8月,美国与库克群岛达成协议,进行深海采矿研究。
法新社的照片显示,近100公尺长的“大洋号”驶过库克群岛宁静的主港,并在周六上午靠岸。
船上有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该协会负责海底矿产的勘探工作。
中国科考船被指以科学研究为幌子,进行监视和其他军事活动。
202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坚定盟友帕劳声称,“大洋号”未经许可进入其专属经济区。
不到一个月前,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支持的深海科考航行才刚完成。
虽然深海采矿的勘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没有任何公司或国家开始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
批评人士担心深海采矿的废弃物将导致海洋生物窒息,而重型机械的噪音会扰乱海洋生物的迁徙。
国际监管机构仍在努力制定规范该行业的环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