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相关示意图(图片来自论文)。(图取自施普林格.自然)

(北京4日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研究论文指出,地球在岩石构造中封存碳排放能力的实际上限预计为1兆4600亿吨。

中新网报导,研究人员称,在目前的暖化减缓情境下,该上限可能会在2200年达标,这提示各国应重新考虑碳封存在其减排计划中的作用。

论文介绍,为达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二氧化碳源必须与二氧化碳汇的除碳量相当。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方法是利用捕获与封存技术,将碳排放封存在地质构造中数百年或数千年。虽然先前有建议认为这一储碳量出奇的大,但仍需进行研究以明确其上限。

在本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J.吉登与同事及英国、法国、德国等合作者一起,在分析稳定地质构造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敏感地点、与人口中心的距离,以及缺乏政府支持这类风险因素,从而量化了地球实际能支持的地质碳储量。

他们研究发现,这种更谨慎的估算得出的地球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为1兆4600亿吨,而且这一潜力可能在2200年被用尽。

根据这项储量上限,论文作者指出地质碳封存能逆转今后最多摄氏0.7度的全球暖化。同时,储量的约70%在陆地上,储存潜力较高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巴西和澳洲,这些国家多为大型化石燃料开采国。

论文作者提醒,本项研究分析的一个主要限制在于没有考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规模化的障碍,也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在未来开发的技术。因此,决策者应明确估算需要多少碳封存,同时规划能减缓碳排放的策略。
 

薛佩菱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