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政府推行可负担房屋计划多年,让许多“想要有个家”的朋友离目标更进一步,然而,房屋需求量增加与房屋过剩的问题却在国内一同发生。

国大房屋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林捷维指出,可负担房屋虽空间大,但民众更期望的是地点便利生活。

林捷维今早作客《东方日报》与国营电台Ai FM合作的《开讲东方议题》时表示,可负担房屋的主打群体还是中产阶级(M40),而M40群体有能力买可负担房屋,只不过买不到他们心仪的房子,他们会等待其他发展商提供更优质的地点,即便房屋空间较小,也会因地点好而做出选择。

他指出,M40群体因工作与消费力等因素,使得他们对房屋地点等方面产生特定需求,所以可负担房屋的规划不能与人民组屋的规划一样。

“虽然可负担房屋不可能落在黄金地段,但需要找到适合的地点进行,如靠近商业中心或捷运站等地点,而非工业区或人民组屋。一些可负担房屋不过是人民组屋的加强版,除了房屋空间比较大并提供2个车位外,房屋就只靠近一些商店,儿童游乐场,祈祷室等等。”

他表示,虽然成本因素必须对房屋的便利有所牺牲,但可针对群体的生活需求,减少修建豪华设施,以提高房屋环境。

“以雪隆地区为例,便有一马房屋(PR1MA)、直辖区房屋计划(RUMAWIP)、我的雪兰莪房屋计划(Rumah Selangorku)等可负担房屋计划公司。他们的房屋售价介于25万至30万令吉。”

“我明白因成本限制需要在地点选择与环境上妥协,但可以牺牲类似游泳池等豪华设施,让可负担房屋设立在住宅区或提供公园等,也减少维护建筑成本。”

他指出,人民对可负担房屋的信心欠缺,像是对没听闻过的发展商所建设的房屋抱有怀疑,甚至听闻一些可负担房屋丑闻之后会产生迟疑,对买房后的保障感到担忧。

他表示,基于以上因素也引发房屋滞销问题。

“以一马房屋计划为例,在2017年的雪隆地区开放销售约1万1700间房屋,当中只卖出约2588间,即便在2019年大量推广或促销等商业活动,当年在全国提供销售约4万7038间的房屋中,只出售约1万间房屋,而市场也难以消化其馀的3万房屋。”

“这不过是单单一个计划的情况,而其他的可负担房屋计划呢?”

他认为,如果维持这样的局面,一马房屋计划将沦为白象计划。

为此,他建议,整合市场上所存在的可负担房屋计划,并且回归计划初衷,让家庭或弱势群体优先申请可负担房屋,将房屋建设在住宅区,使房屋环境更加便利。

“政府也需减少建设可负担房屋的工程项目,或考虑提供房屋卷给符合资格的群体,让他们选择心仪的房屋,以此减少房屋过剩的问题,也能减轻政府实施计划的负担。”

《开讲东方议题》—如何解决可负担房屋计划乱象?
嘉宾:林捷维(国大房屋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主持: AiFM JC 劲程、淑霖、恩慈

程运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