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4日讯)掌管地方政府发展、房屋和交通的森州行政议员阿鲁古玛宣布,州政府今年已批准33英亩土地作为非穆斯林墓地用途,以纾解芙蓉县,尤其是华裔群体墓地不足问题。
随著新批准的墓地地段来看,文丁、巴音及芙蓉新区的墓地落实,料在未来20至30年足以满足需求。
他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州内部分地区确实存在非穆斯林墓地短缺的情况,华裔社群因土葬习俗,对土地需求更大,而印裔社群多数选择火化,因此这方面需求相对较少。
他指出,他们是在力争多年后,森州政府于今年初开始陆续批准与落实了非穆斯林墓地项目。
他披露,获得批准的主要墓地地段包括于一月份批准的文丁6英亩土地作为华人义山;这将由文丁华人义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而在2月19日,州政府则批准了位于甘榜申达央土展区5英亩地段作为非穆斯林墓地;即华人义山及印裔墓地各占2.5英亩。”
“而于9月3日,会批准的非穆斯林墓地,则是位于汝来/巴音,占地10英亩,作为汝来地区非穆斯林墓地。土地征用费用约660万令吉,由 芙蓉市政厅“墓地基金”支付。”
阿鲁古玛表示,基金来源为发展商未能提供墓地时,每单位房屋须缴付的1000令吉贡献金,目前已累积超过1600万令吉。
他称,该地段现为油棕园,未来将由芙蓉市政厅直接管理,收费统一为每墓地300令吉。
除此,他也说,州政府也获得IJM LAND芙蓉新城发展商提供 21.5英亩土地作为墓地用途。
“州政府决定12英亩划拨给非穆斯林,9英亩给穆斯林,以作为墓地用途。”

他称,此地段同样将交由芙蓉市政厅管理,避免因私人或社团管理而出现高价买卖情况。
阿鲁古玛强调,今后凡由政府出资或征用的墓地,将交由芙蓉市政厅统一管理,并参考“森美兰基督教公墓模式”。
“同时,根据现有芙蓉市政厅墓地管理指南,不允许预先预定或挑选墓地地段,以杜绝‘天价转售’,费用固定为300令吉,涵盖墓地使用,避免民众被迫支付数千甚至上万令吉的‘捐款’或管理费。”
阿鲁古玛进一步解释,相信会有民众质疑为何要交由芙蓉市政厅管理?他想说的是,市政厅可利用“墓地基金”进行维护,包括修路、安装路灯及排水等设施工程。
他续说,虽然部分社团或非政府组织仍可自行购买土地作为墓地,但往往涉及高昂费用,并非所有民众都能负担。州政府有责任提供公共墓地,并通过集中管理,确保土地长期与可持续使用。
另一方面,针对外界指责州政府“没有作为”,他驳斥时强调,所有相关计划都需经过多年筹备。以巴音土地征用为例,早在2022年便已启动,通过《土地征用法》需时三四年才得以落实。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背后的工作,其实我们已在短短一年内批出33英亩非穆斯林墓地,这足以显示州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
森州行政议员陈丽群则说,州政府在处理墓地课题时,始终秉持多元的概念,确保各族群体都被照顾。
她说,当前许多人民面对生活压力,因此政府必须在政策和收费上保持管控,避免加重负担。
“我们确保价格合理,就是为了减轻人民的压力。无论任何族群,大家都能在政府的政策下得到公平对待。”
她强调,这正是“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 的核心精神,即全民共享、公平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