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民主行动党前班达马兰州议员陈博雄强调,土地用途并没有“教育”一栏,并直批雪州行政议员黄思汉建议侨民华小,将被征收巨额延长地契费的校外学校资产改为校地,是多此一举。
他今日一连发布两则帖文,他指出,两块地契拥有者清楚写明乃侨民华小董事局,3人乃信托人。黄思汉说改商业用途为学校用途不会更改拥有者,所以不会“夺地”,这说明土地归董事部拥有没任何问题,也不必转让其他人。
他说,但根据土地法令,“Kategori Pengunaan Tanah”一栏,也就是土地用途,只有3种,分别是“Bangunan” (建筑),“Perindustrian”(工业)和“Pertanian”(农业),没有第四种叫“Pendidikan”(教育)。所以所谓的“改为校地”并没有改变“Bangunan”为土地用途。
他认为,黄思汉强调的只是在“Syarat-syarat Nyata”一栏注明土地用途为“Bangunan Perniagaan”的部分必须修改为“Untuk Tapak Sekolah”又或“Untuk Bangunan Sekolah”诸如此类。然而,请问诸君,这是否多此一举?
“我觉得,所谓的‘转换成校地才是以地养校模式的永久保障’根本是胡说八道,毫无法律基础。”
“如果州政府真要多此一举,大可以趁地契到期把它收回然后重新发出新地契,到时候它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何须把侨民华小董事局妖魔化、好像他们要赚取私利中饱私囊一样,让这些多年来出钱出力却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华小董事们受尽委屈?”
陈博雄指出,到底是谁在复杂化问题?是谁让出钱出力的侨民华小董事受尽委屈?现在雪州政府的态度真像美国总统特朗普。“你不照我意思,就加你关税”,好大的官威啊!
此外,在另外一则帖文,陈博雄表示,侨民华小是半津贴国民型华文小学校。所谓的半津贴华小,就是政府仅提供部份津贴如教师薪资、部分的水电费等,而学校的扩建、维修和设施升级则须由董事会自行筹款。不知黄思汉知道这事吗?
他说,华文教育一直都靠华社资助,比较有能力的华校会选择以地养校,这从国阵执政时已经是这样,而当年马华也一直协助华校只支付象征性地契延长费用。不知黄思汉知道这事吗?
“以地养校,是校方以地赚取一些收入来养校,如这都被定义成商业活动,那华校只能每天向华社筹款养校了。这就是希盟政府执政的愿景吗?这就是希盟对于华社全力支持的回馈吗?”
“土地延长是否征收费用,要征收多少,是州务大臣的绝对权力,其它都只是程序。州务大臣只需大笔一挥就能豁免该地契延长费用,或象征性的征收个10令吉,就能以行动支持半津贴的华小支持华教来履行希盟对华社曾许下的承诺。”
最后,他劝请希盟执政的雪州政府以最大诚意展现对华教的支持,豁免对侨民华小土地延长所要征收的那600万令吉费用,相信一定还能获得华社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