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维星资本(WINSTAR,0336,创业板)新厂房已经建竣,只待相关政府部门核发完工证(CCC)。一旦获批,公司最快可在一个月内完成安装并全面投产。
维星资本首席执行员蔡汶峰今日在2025上半年业绩汇报会上向媒体指出,新厂房所需要的相关机器设备早已备妥,但因完工证、国家能源以及消防局尚未批准,而暂时延迟进口。
等待完工证 预期今年投产
“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内完成批文并投产,因为贷款利息、折旧等成本都在不断增加。”
他强调,公司现有铝挤型生产线已全面满荷负,不得不透过第三方工厂采购产品,以贸易和分销方式销售。
“新设备投产后,这部份贸易业务将直接转化为自家生产,届时赚幅将显著提升。”
新厂投产 铝产能预计翻倍
随著新厂投产,维星资本的铝产能预计将从现有的6705吨,提升至1万5285吨,增幅超过一倍。当中,2条新生产线预计于今年第3季投产,另2条则在2026年首季投入运作。
针对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蔡汶峰直言,公司已掌握足以支撑的客户需求。
“我们不是等机器到才找客户,而是早已透过第三方货源维持销售基础。虽然赚幅偏低,但新设备一旦投产,订单即可转回自家生产,赚幅自然提升。”
他补充,除了满足现有国内需求,公司亦计划预留至少10%产能专门承接海外订单,借此逐步打开出口市场。
在转板规划方面,蔡汶峰表示,公司需满足土著股权比例的监管要求与“正现金流”两大条件,关于土著股权比例部份,该公司正在进行中。
“虽然我们的营收持续增长,但现金流仍为负数。这在成长型企业很常见,因为扩张需要资金投入。”
他表示,公司营收从早期的一、两千万逐步扩大,去年突破2亿令吉,今年上半年再按年增长约31%。
“正因为持续成长,现金流才会转负。这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保持30%至40%的高速成长,还是放缓至5%至10%,以确保现金流转正,再申请转板?”
转板并非只追求主板地位
对于转板的意图,他强调并非单纯追求主板地位,而是希望透过更大的融资平台,筹集资金以拓展业务,为股东带来更高回报。
“主板只是一个融资平台,最终目标还是为公司和股东创造价值。”
他也抛出问题与投资者共思:“是希望公司保持现金流正数,但业务停滞不前?还是愿意公司持续成长,即便短期现金流为负?”
他指出,若营收维持在去年的2亿令吉水平,公司现金流必然正数,但公司就会失去成长动能。
“我个人更倾向选择成长,因为唯有不断壮大,才能长远为股东创造更高回报,比单纯追求转板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