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想用公积金储蓄养老?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一项研究显示,有一大部份的国人在退休后的5年内,就耗尽公积金(EPF)储蓄。更甚的是,许多人被迫老年回归职场,不是为了追求物质,而是为了承担生活成本。
这是证券监督委员会(SC)旗下资本市场研究所(ICMR)所进行的研究,通过一项主题为《2025年打造财务安全》报告所发表的调查结果。
资本市场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娜蒂拉依布拉欣表示,这种情况不是一种臆测,而是大马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境,反映千万名退休人士的困境。退休人士在5年内便耗尽公积金储蓄,迫使他们寻找方法继续支撑自身的生活。
中等收入阶层的困境
上述报告虚构出一个名为艾美(Amy)的角色。娜蒂拉表示,虽然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艾美的生活却折射了许多退休人士的生活困境,尤其是中等收入阶层。
根据报告,艾美是一名勤奋工作,并对其公积金储蓄深具信心的人。但过了55岁后,她只取用了数次公积金,却没想到已耗尽,无奈只能重返职场。
娜蒂拉道:“如果真的要让财务策略提升生活素质,这个策略必须考虑到各种人生无常状况及不同人之间的财务差异。”
基本储蓄保障退休生活
报告建议,用一种两阶段式的方式来克服退休后的财务困境,即打下扎实基础,与升华。在建立基础阶段,人们应策划使用安全、廉宜的财务管理方式,如公积金储蓄或雇员公积金局提供的“i-Saraan”储蓄方式。
“不计收入多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项基本的储蓄来保障退休后的未来。只有当收入增加,才考虑更多的投资选项来改善退休储备。因此,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留意投资选项,如单位信托、交易所指数基金(ETF),或其它更复杂的投资选项,本身有资本时才来进行退休储蓄的‘升华’阶段。”
“关键是,莫因钱少而不存。建立自律,越早越好,同时远离那些号称可‘快速致富‘的投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