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4日讯)全球多个大型经济体的超长期国债殖利率不约而同被投资者抛售,殖利率走高,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美国30年期国债殖利率升至5%,为7月以来首次。日本30年期国债殖利率创下历史新高,20年期国债殖利率攀升至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德国30年期国债殖利率上涨2个基点至3.4340%,是自2011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英国30年期国债殖利率一度升至1998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5.735%;20年期国债殖利率升至199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国债殖利率升至2025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法国30年期殖利率接近4.5%,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

超长期国债殖利率上行会通过利率管道传导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直接推高企业融资成本与人民贷款利率。

本次全球债市的动荡,源于投资者对各国债务水平的担忧加剧。

各国均有财政危机

在美国,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预计为1.7兆美元(约7.2兆令吉),虽比去年的1.83兆美元略有下降,但仍偏高。

尽管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今年6月曾发布报告,预测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在未来10年内减少2.8兆美元的赤字,但关税收入的增长对于填补庞大的财政缺口仍是杯水车薪。而且,特朗普政府多次调整关税税率,且部份关税的法律基础正面临美国法院的上诉审理,相关收入预估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美国的长期财政效益并不稳固。

在法国,国会计划于9月8日就政府的债务削减方案发起不信任投票。市场普遍预计,法国总理贝鲁(François Bayrou)无法在信任投票中过关,在野党已宣布将否决政府的财政赤字提案。

在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 )于9月1日进行的内阁改组,迄今未能打消投资者对英国财政状况的担忧。这些人事调整再度凸显英国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即高额借贷、经济成长乏力,以及其在7国集团(G7,全球7个先进国领袖组成的非正式论坛性组织)中最高的通胀率。

在日本,政治不确定性也成为投资者抛售国债的催化剂。首相石破茂可能因其领导的自民党在此前的选举失利而被迫下台。这一变动可能导致财政纪律放松,加剧投资者的不安情绪。

全球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正在引发市场深层担忧。投资者要求在购买长期债券时,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以补偿持有长期债券的风险。

形成恶性循环

德意志银行分析员警告称:“我们正在看到一个缓慢演变的恶性循环:债务担忧推高殖利率,从而恶化债务动态,而债务动态恶化又反过来推高殖利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今年的全球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可能超过95%,如遇上不利情景,还将持续攀升。这种经济成长放缓与偏高债务并存的格局,使得各国削减债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黄义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