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废料和危险物质必须以负责任、安全且符合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这至关重要,因为不当的处置方式,例如将化学物质直接倒入排污系统或经由马桶冲走,可能会对你自身、公众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近期,在槟城大山脚的武吉敏惹(Bukit Minyak)发生的一起非法倾倒危险物质事故,更是切确说明其危害的严重性。
在一次排污系统爆炸事故中,竟发现排污系统内出现粉红色的排放物。随后,经英达丽水有限公司(Indah Water Konsortium,IWK)调查确认,有毒的粉红色气态物流已经入排污管网,证实有人非法倾倒化学物质。

然而,这并非个案,因为根据IWK的报告指出,早在2020年11月,雪兰莪州万挠的威乐花园(Taman Velox)就发生污水处理厂被非法排放废水事故,因为在废水中竟出现白色泡沫和红色液体。
IWK立即采取行动,透过加强生物处理流程、去除污染物,再把污染废水导入隔离水箱,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24小时的监测,才得以解除这次的危机。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些有害化学物质绕过处理过程,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对生态系统、水源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而在2019年杪,雪州武吉圣淘沙的甘文丁工业区(Kamunting)也发生非法倾倒甘油废料到公共排污系统人孔(manhole)的事件,致使IWK不得不展开清理工作。
当IWK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人孔盖遭到破坏,而污水更溢流到甘文丁2B路上。IWK随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污水溢流范围扩大,进而导致附近水源受污染。根据当时媒体报导,这次的非法倾倒事故,导致武吉圣淘沙一所清真寺附近的排水沟受到污染。

IWK首席营运员莫哈末道菲沙列指出,非法倾倒不仅扰乱污水的处理流程,更为IWK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以平均计算,每次事故都需花费高达50万令吉(视事故的严重性)进行善后。
“而这些钱本该投放在提升基本设施,扩大服务范围和推动创新上,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和保护环境。”
根据2006年水务业法令(655法令)第122条阐明,把废料排放到人孔已是严重违法行为,该条款明确禁止任何物质被倾倒到人孔内。而违法者一旦遭到定罪,就会面临最高100万令吉的罚款和/或长达10年监禁。
而根据法令的第61条,则禁止污水和有害物质排放到公共排污管或污水处理设施。一经定罪,则可面临最高10万令吉罚款、不超过一年监禁,或两者兼施。
惟,要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工业。在日常生活也可造成对排污系统造成风险,即无论是企业或家庭,都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因此,IWK也借此机会敦促用户要妥善处理废弃物,一些看似无害的物品,如湿纸巾、尿布、卫生棉,甚至衣物等,都可能会严重阻塞排污管,进而造成排污管受破坏、导致污水溢流,甚至是流向街道和河流,扰乱整个社区。
妥善处理废弃物对保持污水处理管网高效运作至关重要。以正确方式处理,废弃物就能安全地通过排污系统到达IWK的污水处理厂,并经过严格而彻底的处理后,才会安全地排放回水道。这个过程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并为后代带来可持续性的未来。
IWK承诺会致力管理马来西亚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每个人都有该扮演著角色。大家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废弃物,就可共同保护环境,也能确保国家污水处理设施得以的顺利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