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一场火灾,将维诚村一排10间木屋都烧毁了。其实,大部分居民早已准备好,在隔天就要迁走,不料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居民住了数十年共同的回忆,全都吞没,让居民都感到惋惜。

然而,从2002年开始,吉隆坡旧巴生路两旁的商店因让路给道路扩建工程,传统华人茶室、餐馆、食档、大炒档、传统杂货店、传统文具店、杂粮店铺、水果档、历史悠久的神庙等开始逐渐被拆除。业者们搬的搬,结业的结业,过去的旧巴生路风光不再。

从郊外岭方向驶出旧巴生路,即巴生河毗邻的“财财肉骨茶室”,算是目前维诚及丹巴必烈(东区)里,唯一“拆剩”的华人茶室。茶室里有一档日日香鸭饭,业者陈美珍(51岁)就见证了旧巴生路的变迁,从外劳入住、拆店及家园被烧毁等历史。

陈美珍说,维诚村的木屋地段属私人地段,分别由两名地主拥有,其中一名地主于2011年发信通知居民将收回屋地作发展用途,经洽谈后,答应赔偿每名屋主1万2000令吉,每户租户1000令吉。她也是其中一名住户。“我们居民已准备好在2月28日搬迁,把地归还给地主,不料前一晚(27日),一场无情大火,把居民住了近半世纪的屋子与财物都烧毁了,我们只能两手空空搬家!”

卤鸭饭承载记忆

她感叹,许多居民收藏多年的珍贵照片都烧成灰,过去旺盛、热闹的村子,一夜成了“死城”!她说,那一场火灾后,发展商不久便将维诚村夷为平地,兴建了大型买卖二手车行,但村里的另一边地段,目前还有五六间木屋,但只住著2户华人,其他都是外劳。

“日日香鸭饭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是继承父亲的衣钵,将他的独门卤鸭秘方继续传承下去;如今,我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世界,相信当我退下来后,卤鸭饭也相继失传了!”

她说,2000年之前,鸭饭档口一直在名为“南安茶室”内营业,直到维诚及丹巴必烈东区对著大路的商店被拆除后,她才带著员工们搬迁到“财财肉骨茶室”继续营业。“充满人情味的老社区已成历史,以前都做老街坊的生意,父母不时牵著儿女的小手,一家大小步行来吃我的鸭饭,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她表示,偶尔还会有老街坊回来光顾,但大部分顾客都是附近的上班族。

黄飞旋( 右) 及林丽燕夫妇在旧巴生路维诚村生活了35年, 但抵不过发展洪流,举家搬迁。 (摄影:陈启新)
黄飞旋( 右) 及林丽燕夫妇在旧巴生路维诚村生活了35年, 但抵不过发展洪流,举家搬迁。 (摄影:陈启新)

华人村失色 外劳成好邻居

已半世纪历史的旧巴生路维诚及丹峇必烈(东区),自1969年513事件后便开始聚集许多华人,再渐渐自立门户,组织了这条华人村。

目前住在村里的黄飞旋及林丽燕夫妇在当地生活了35年,过一阵子也要搬家了。63岁的黄飞旋说,80至95年代的旧巴生路聚集最多华人,整间木屋每月租金才200令吉,一家十几口住在同一屋檐下。

衣橱“加工”抗洪水

他说,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每位村民都互相照应,尤其每逢大雨来袭、水位高涨时,大家都会互相通知,赶在洪水未冲入民宅前,把家里所有贵重财物往上移。

“几乎每一间木屋的‘设计’都特别改装,地面填高、所有家电都安设在高架子上等,房间的衣橱‘下’都需多加一张坚固的桌子,才能撑得起、耐得住洪水来袭!”

“其实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由于水灾情况一直发生,很多华裔居民开始搬迁到其他地方,将屋子租给外劳。”

他说,以前的珍贵照片都被洪水冲走了,只能透过有限的记忆去回味。

林丽燕表示,虽然华人村已变成了“外劳村”,但当地的治安并无因此变坏,与外劳们早已成了好邻居,大家平日都互相照应。“木屋最大的缺点就是卫生不好,尤其水灾后引来的各种污染,更令居民大喊头疼,老鼠蟑螂经常在家里出现。”

她告诉记者,目前一家6口还住在村内,但再过一阵子便举家搬到蒲种一带,向充满人情味的旧巴生路说“永别”。

(注:新闻见报时,黄飞旋及林丽燕夫妇已搬迁到新屋,展开新生活。)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