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大马人或新加坡人,多少都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比较独特的朋友。他们与亲友之间说著参杂了很多马来语词汇的福建话,对于其他不同的文化也都相当宽容而且接受程度很大。对于家里说福建话或潮州话的朋友来说,知道他们之间在聊什么。福建话都是加杂了马来语和英语词汇本来就是星马地区的特色,但多数人都会好奇何以他们使用的马来文词汇竟是如此之多。没错,他们就是峇峇娘惹。
简单来说,他们族裔当中可能多数都是华人,只是有一代的母亲是马来人,马来亚1957年前华巫文化混合下来的结果,就是非常独特且迷人的峇峇文化,而土生华人(Peranakan)就是他们的代号。我们一直很好奇的文化,想要透过一本书理解个中奥妙,还真要感谢不断努力采访的日本记者太田泰彦(Yasuhiko Ota)。
以为这位作者只是刚好驻新加坡的记者生涯中所以只有本事挖到狮城、马六甲、槟城的故事?一章章阅读下来,我实在觉得失敬:原来太田先生走访了泰国曼谷与普吉岛、印尼爪哇岛非常出色的峇峇娘惹人物。新加坡接触得多,很自然都会听到鼎鼎大名的陈笃生医院(Tan Tock Seng Hospital)。陈生与泰国峇峇后裔的故事,原来可以接连上努力奔走各方,最终拉拢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这五个创始成员同意成立东盟。这就是1967年的“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与他纳.科曼先生(Thanat Khoman,曾担任泰国外交部长)的故事。
新加坡开国先贤李光耀、吴庆瑞(Goh Keng Swee)都在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Singapore Peranakan Museum)的五十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上。马来西亚联邦的知名土生华人当数陈祯禄(Tan Cheng Lock),他的文件都完整收藏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听说大马的馆藏也有挑选、收藏一部分。有志于东南亚研究的朋友,若需要研究陈祯禄有关的故事,查资料大概都需要跑一趟狮城。
以峇峇娘惹相当强大的联系、结合各方的能力,我倒是想起同样是散居各地的南岛语族群(Austronesians)、玻里尼西亚人(Polynesians)。峇峇娘惹比较特出,是因为他们多数接受英文教育,说流利英语让他们在国际贸易上占尽上风。随著时间推移,散居各地的峇峇娘惹也有很多忘记了以前的故事,太田先生也很谅解,毕竟我们在自己土地上深耕了好多好多年的故事才是重点。
书中的其中一个评价是他们以前是联系各方的商业贵族。不同的读者读过太田先生的大作,也许学习得到这个联系各方的精神可以为如今动荡的世界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