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收到保险公司的信件,内容详述关于两个介于年龄12-13岁孩子的保险保费,将会提高30-40元,这意味著,两个孩子的保费提高后是介于260令吉,而笔者与先生的保费也在今年作出调整,涨幅也是介于100元至200元上下。
而这半年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不断嚷嚷保险夸张的涨幅,有者甚至是从500令吉调高到800令吉,而到了一定年龄的朋友,保费更是大篇幅的提高。无疑的,保险保费的高额上涨成为众多家庭预算中的一项沉重负担。许多人开始思考,保险是否还值得继续购买?
然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导致保费涨幅如此之高,首先医药费用高昂肯定是主要推手之一。友人孩子肺炎进院,五天打抗生素出来结单是1万3000令吉,友人说前几年孩子也进院,费用也不过是几千令吉,几年的时间怎会飙涨几倍的医药费。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无疑为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也伴随著高昂的成本,从诊断设备的研发到新型药物的推出,每一项创新都需要巨额投资,这些成本最终被转嫁到医院账单上,再通过保险体系反映到保费中。而私人医院以"经商"为主的理念,不多不少也会主导著账单的涨幅。
医疗当然需要巨大的成本,但这里还是需要有关机构或单位去监督是否有出现过度治疗和过度检验的现象,过度治疗不仅可能导致患者承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可能让患者接受非必要的药物或手术,增加健康风险,而多数患者对疾病都是一知半解,对专业医疗机构是"言听必从",而目前唯一守门的只有保险机构。
因此,政府或者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提升透明度和强化医疗制度,来审视私人医院是否有过度治疗和过度检验现象,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医药费用不会水涨船高。
而另一个推动保费上涨的原因是受保人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保险持有人因轻微病症或小手术选择住院治疗。例如轻微骨折、感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等,原本可以通过门诊治疗解决,但一些患者因想要保险覆盖而选择住院。
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现象导致了保险公司支付的医疗赔偿金额大幅增加,即使单次赔偿金额不高,但累积的频率却显著提升了保险公司的负担,最终导致保费上涨。
面对越来越高昂的保险费用,对很多的家里经济来说的却是一个庞大的负担,除了希望政府可以介入检讨私人医院的医疗费用及保险的费用以外,受保人也必须改变我们的就医态度,不要因为有医药卡,动不动就进院接受治疗。
而我们目前可以做的,在面对上涨的保费可以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保单,以减少经济压力,比如说提高自付额,通过增加每次就医时的自付金额,以有效降低保费,同时也要全面精简自己的保单,最重要的就是医药卡及疾病险,一些不常用的附加服务,可以考虑调整或取消这些项目。
个人觉得,保费的持续上涨确实给保险消费者带来了压力,但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以内,依然不要轻易放弃医药保险,要知道,在医药费用不断攀升的时代,保险依然是我们平民百姓管理健康风险最重要的抗风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