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樵号梦飞,江苏无锡人。1931年远航南下,先后在马来亚、新加坡及暹罗等地任教。1957年任南洋大学史地系副教授兼南洋研究室主任。后离职办东南亚研究所,主编《东南亚研究》年刊。旋任义安学院院长室秘书兼史地系教授,另于1981年11月17日病逝。时台北《中央日报》专电报导曰:“东南亚历史学者许云樵教授,因心脏病于昨天去世,享寿76岁。这位自学成功的学者于1940年创立南洋学会,定期发行《南洋学报》,刊登研究东南亚的文章”;又新加坡电视台也于翌年播映其简介,足见其贡献。故2004年之际,马来西亚学者郑良树教授乃召开“许云樵全集编辑委员会”,搜集“随时湮灭的学术成果”。根据统计,全集共八卷二十三册,即第一卷东南亚史地(五册)、第二卷东南亚华侨与华人(两册)、第三卷史料与史学(三册)、第四卷音韵语言研究(两册)、第五卷专题研究(一册)、第六卷史地掌故(一册)、第七卷艺文杂著(五册)及第八卷外文译注(四册),可谓著述等身博通今古。无怪论者称他“编译著注四项皆能”,深刻“影响马新华文源流马新史学之发展”。

一、马来亚地理目次

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马来亚地理》终为漏网之鱼——《许云樵全集》似未录之。此书共分两册,由香港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上册)及1963年(下册)出版。它被列为“中学进修丛书”,目的是“供中等学校程度青年进修之用”。故篇章均附习题,以备教学练习。另考其目次可知,全书共分二十四章,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即上册第一章地域与地形、第二章山脉与河流、第三章地质与土壤、第四章气候型、第五章植物景观、第六章动物景观、第七章人口与住民、第八章交通、第九章贸易、第十章外汇生命线——橡胶、第十一章经济命脉——锡矿、第十二章经济开发问题;下册第十三章新加坡的自然特征、第十四章新加坡的人文概况、第十五章天府之国——柔佛、第十六章历史发祥地马六甲、第十七章九州一邦森美兰、第十八章首治之区雪兰莪、第十九章锡矿中心的霹雳、第二十章地广人稀的彭亨、第二十一章丁加奴——没有铁路的一州、第二十二章东北山区吉兰丹、第二十三章吉打与玻璃市——马来亚的谷仓、第二十四章槟榔屿与威利斯省,堪称搜罗宏富例证齐全。

二、 宏观论述:研究范围与半岛地理

又从引言可以发现,原来当时流行不少马来亚地理书籍。但素质低劣讹误篇牍,甚者更混淆山脉河川等位置。故“中学进修丛书编审委员会”乃邀专家执笔,期“将马来亚所有的地理特征予以学理上的解释”。惟许云樵亦不负众望,终于撰成此书。就著述范围而论,此书以马来半岛为主(包括新加坡),时间幅度限于1963年左右。

按许氏所言,马来亚地体实因中国燕山运动(Yenshan Movement)所致。后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Himalayan Orogenic Movement),四周遂隆起陆地包围半岛,渐成台地之面貌。至于第四纪(Quaternary)洪积世(Diluvial Epoch)时期,冰盖溶解导致低地淹没,始有马来半岛雏形。

然因燕山运动关系,所以马来亚山脉与中国西南相承——尽以南北走向为核心。当中包括六坤山脉(Nakorn Range)、西部山脉(Western Range)、星宿山脉(Bintang Range)、吉利堂山脉(Kledang Range)、中央山脉(Central or Main Range)、彼南山脉(Benom Range)、大汉山脉(Tahan Range)及东部山脉(Easrern Range)。但应提及的是,马来亚山势愈南则低,大抵以起伏不平的老年丘陵为主——南部柔佛即是例证。纵使境内有山脉主峰,也不过七千多尺而已。至于河川部分,复因地形狭长以致水流湍急。主要河流则包括彭亨河(Sungai Pahang)、霹雳河(Sungai Perak)、吉兰丹河(Sungai Kelantan)、麻河(Sungai Muar)、登嘉楼河流(Sungai Terengganu)及牟陀河(Sungai Muda)。另按许氏所言,原来以上河流都发源山顶,故激流湍急。反之下游却迂回曲折水行滞缓,每使水中挟之泥沙沉积河口,不利舟棹。唯吉兰丹河较宜航行,汽船尤可上溯至金母埠(Kemudu)流域。如以木船为用,或许还能抵达彭亨补来(Pulai)等地。可见半岛地理变化之大。

三、区域深描:新加坡及丁加奴风貌

除宏观论述以外,许氏亦深描区域风貌,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新加坡。据他所言,新加坡因位处马来半岛尾端之故,故地势相对底下。譬如最高的锡山(Bukit Timah),也未超过六百尺——马来半岛最高峰大汉山(Gunung Tahan)高达七千馀尺。至于其他山地,则以岛屿中部居多,当中包括芒台山(Bukit Mantai)、长山(Bukit Panjang)、草山(Bukit Gombak)及咳山(Bukit Batok),均未超过五百尺。另就河流而论,大多也短促淤浅不宜航行。若最负盛名的新加坡河,亦只因地处中心而为驳运咽喉而已。惟与今人较密切的课题,则是岛屿水供境况。许氏就为此指出:“岛上雨量虽充足,然水供仍虞匮乏,因为一则蒸发率高,地下无含蓄的水分;二则河流都为潮汐泛入,咸涩不可汲用”。纵然当地政府积极开发蓄水塘,仍无法供应市民饮用,故相关方面尤得仰赖柔佛供应。是以柔佛新山东部的陈厝港(S.Tebrau)便成为主要水供地点。饶是如此,这些资源在当时仅能提供全埠一日需求而已,不可谓多——五百六十万加仑。

然许氏著力概述星洲之缘由,或许还与当世政局相关。盖此书于1962年左右出版,时马来亚将与新加坡及北婆罗洲合并成“马来西亚”。故如此论述,大抵为国民所须知。如检视目次,即可发现新加坡篇幅将近廿五页,而且内容甚至横跨两章——“新加坡的自然特征”及“第十四章新加坡的人文概况”。至于“第十五章天府之国——柔佛”,也不过十页而已,可谓“相形见绌”。但时势动荡世事变迁,新加坡旋于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想来许氏当时心境,必然万分感慨……

除新加坡以外,其实丁加奴篇也相当精彩(今更名登嘉楼,此从许云樵原词)。从记述可知,原来当地海域在远古时代本是巽他洲(Sundaland)中央盘地。惟洪积世时期,冰盖溶解水平骤增,便淹没底地形成浅海。易言之,此处实乃天然渔场,故收获匪浅得益甚丰。然每年东北季候风之际,尤得封港三个月,又山林茂密河流错综,致使交通往来困难,所以捕捉到的海鲜无法及时运出。故长此以往,居民只好将鱼类腌制晒干,久之遂成为马来亚“腌鱼之乡”。此亦文化与地理互动之例证。

覃勓温

柔佛新山人,现居槟城乔治市,为槟榔屿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文史部主任、槟城社会科学研究院专项助理研究员。曾任南方大学专案助理研究员及中华语言文化学院执行秘书。作品收入《大马诗选 2.0》、《复始之地:马华文学专题系列乡土篇》及《新马文学高铁之新诗》等著作。2022年获王宓文纪念奖,著有诗集《夕惕斋诗稿》。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