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7日讯) 女博士生和丈夫从海外进口成猫,违法在组屋家中自行培育名贵宠物猫,之后以“领养协议”的方式售猫,7个月内卖出8只,共入袋4万6300新元(约15万1421令吉37仙),如今双双被控上法庭,或面对牢狱之灾。
两名被告是夫妻,原籍中国。女被告邱诗雯(29岁)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学的博士生,目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男被告温天浩(29岁)则已是新加坡公民。
邱诗雯面对32项控状,温天浩则面对31项控状。主控官分别以其中16项抵触动物和飞禽法令提控他们,馀项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调查揭露,大约在2021年,两人萌生开设猫舍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新加坡出售的布偶猫品质普遍偏低,这为他们提供商机。
为此,被告两人开始从海外猫舍进口成猫,打算进行繁殖,并将所生的小猫出售。
.jpeg)
2022年,当局接获举报,指两人违法在居住的组屋单位里繁殖猫售卖。当局上门取缔后,他们于同年9月被罚款300新元(约981令吉13仙)。
不料,2023年1月,当局再次收到举报,指两人仍在家中繁殖猫售卖。当局于6月15日及20日及8月8日先后上门,前后查获21只猫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两人透过社群媒体发出猫的照片和视频,有兴趣的买家会联系他们洽谈价格。两人之后会要求购猫者签署一份“领养协议”,但协议实际上是一份商品买卖合同,其中条款包括若买方在交易完成前反悔,已支付的50%定金将被没收。
另外,他们卖的布偶猫分三个等级:“宠物级别”的价格介于4000新元(约1万3081令吉76仙)到5000新元(约1万6352令吉20仙);“猫秀级别”的价格介于5000新元到6000新元(约1万9622令吉64仙);“特级猫秀级别”的售价更达6000新元至7000新元(约2万2893令吉8仙)。
夫妻还未取得相关执照就繁殖猫,即便罚款销案后,仍持续犯案,一年内就繁殖出30只有意售卖的小猫。
两人在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共出售价格介于4500新元(约1万4716令吉98仙)至6000新元的8只猫,从买家处共收取了4万6300新元。
根据案情,2022年4月底到5月初,温天浩致电当局询问有关宠物店执照事宜,也问若有意自己繁殖猫来卖,是否也需要执照。

当局于5月10日答复,指无论在哪里培育猫都须申请执照,而且进行繁殖的猫舍也必须开在获当局批准的培育场。另外,猫咪也必须透过宠物店贩售。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在一年内,在住家繁殖出30只有意售卖的布偶猫。这当中,有19只小猫是在他们罚款销案后,继续违法进行配对繁殖出来的。
控方指,两名被告无视法律条规从中获利,就算是判最高罚款也未必能达阻吓作用,因此要求判两人入狱,成为首起要求判监的案例。
主控官说,两名被告在被取缔缴付罚款后,明知不能在住家繁殖猫,但仍继续为之,促请法官判他们坐牢两周以及罚款至少4万5000新元(约14万7169令吉80仙)。
主控官强调,繁殖管控是为了避免病毒爆发,因此当局才会把农场、培育场等地方设在远离住宅区的地方。
两被告的代表律师称,两夫妻很爱猫,把猫当成孩子在照顾,也确保为它们打疫苗,被带走的猫也没有查出任何疾病或是有潜在的病毒。
律师也称,即便他们被提控,仍继续照顾已经繁殖出来的猫,并没有弃养,甚至希望结案后能要回当局带走的猫。
律师也指他们其中一人是博士生,收入不高,还得靠父母帮忙还罚款,希望法官考虑判他们4万7,000元的罚款就好,因此罚款已能达到阻吓作用。
案展11月20日下判。 (人名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