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讯)退休技师陷入采用新犯案手法的冒充政府官员骗局,他惊觉受骗后赶紧报案,罕见追回总值逾5万2000新元(约17万1383令吉)的金条。
《联合早报》报道,65岁的孙姓男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今年6月19日傍晚,他将银行账户里的所有积蓄提取出来,前往两家当店,购买了总值5万2700新元(约17万3690令吉)的金条。
之后,他按照指示前往白沙地铁站,把这些金条交给了一名素未谋面的女子。
不愿意透露全名的孙姓男子表示:“她接过包裹,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
他回到家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妻子,而妻子立刻惊呼:“这是骗局!”,让他听了震惊不已。
孙姓男子是一名技术人员,案发约两周后退休。他原本还以为自己是在协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官员进行刑事调查。
这起骗案始于6月19日下午。当时他正在工作,手机响起。来电者用英语自称是金融服务公司银联(UnionPay)的职员,说孙姓男子最近申请了一份新的保险计划。
对此,孙姓男子感到疑惑,因为他根本没申请过任何保险。“我告诉他应该是搞错了。”
“银联职员”随即表示会取消这份保险计划,但也补充说孙姓男子的个人资料可能已经被盗用。
对方语气听起来很关切,还表示要把电话转接给一名来自金管局的人员,以协助调查此案。
事情就此急转直下。
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通话中,两名“金管局职员”通知孙姓男子,他的个人资料被用来购买保险,而这些可疑交易可能与洗黑钱活动有关。
孙姓男子回忆说:“他们很冷静地解说(情况),让人信以为真。”
对方还向他详细说明了“自证清白”的做法:把银行账户里的所有存款提出,换成金条,再交出去让他们“代为保管”。
孙姓男子完全照做了,而他也因此陷入了采用新犯案手法的冒充政府官员骗局。
提防升级版骗术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SPF),仅于2025年6月,就有至少80起冒充新加坡政府官员骗局的报案,受害者损失总额超过670万新元(约2208万2074令吉)。
早期的这类骗案通常是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以配合调查。
但骗案如今已有“升级版”。在新的行骗手法中,骗子不仅冒充政府官员,也假扮成保险代理等服务提供者,甚至安排上门收取受害者的现金或金条。
新加坡警察部队行动局反诈骗公众教育局副局长陈余兴指出:“骗子正是利用我们信任与服从官方人员的倾向,激发恐惧感和紧迫感,让我们无法冷静应对情况。”
他补充道,有些骗子还会“表现得很真诚,像是想帮我们解决问题”,以此骗取受害者信任。
为了看起来更“可靠”,骗子还可能引用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例如全名或身份证号码。
对此,警察部队反诈骗公众教育局助理局长卓开波提醒大家:“别因为有人掌握了你的个人资料,就理所当然地相信他。”
他也呼吁公众不要把金钱或贵重物品交给陌生人,也勿将这些物品放在某处让人取走。
孙姓男子回忆当时惊觉自己上当的状态时说:“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心想我怎么会那么容易相信(骗子编造的)什么金管局在查案的这种说法?我并不是贪心,我只是想帮忙。”
孙姓男子当晚向警方报案。他说:“幸好我报了警。”
第二天,拿走他金条的那名女子,在兀兰关卡试图离境时被警方逮捕。
大约一个星期后,孙姓男子接到警方通知,前去协助指认该名女子。他最终追回所有损失,而这样的结果在骗案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