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8日讯)在榴梿摊购买3.7公斤榴梿,回家重称发现仅有3.4公斤,男子不满重量有偏差,有关摊主解释,秤刚保养过,经营10多年没被投诉过称重有偏差。
这起事件发生在周三(16日),傍晚约7时,有关商家是位于武吉班让环路第258座巴刹的一个榴梿摊位。
民众蒋先生(38岁,服务业)向《新明日报》申诉,指当天傍晚在摊位购买了两个类别的猫山王,分别售价每公斤15新元(约49令吉58仙)和18新元(约59令吉50仙)。他指,3个榴梿的重量为3.7公斤,总价为60新元(约198令吉32仙)。
“我买了后觉得好像有点贵,所以回家再去称重,确保没有缺斤少两。”
他拿出家中的手提电子钩秤,结果发现榴梿的重量仅有3.4公斤,300克的差价约4新元多(约13令吉22仙)。他担心钩秤不准,所以又拿其他物品来测试,最后发现钩秤没有问题。
虽然对于重量出现偏差心有不满,蒋先生并没回去找摊主。
摊主苏先生(53岁)受访时颇为惊讶,对于事件并没印象,也表示摊位从未碰过类似情况。

“我们经营10多年,从来没有顾客投诉重量偏差问题,而且秤也是上个月刚保养过的。”
苏先生的摊位使用托盘秤,他解释,虽然难以做到百分百准确,但也不会偏差太多。此外,他们每次都会向顾客展示重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另一位摊主郑先生(50岁)受访时透露,自己每次都会当著顾客的面算清楚才结帐。
“难免碰到回头投诉的人,但做生意以和为贵,我们都会尽量迁就顾客。”
记者走访巴刹其他榴梿摊位,发现使用电子秤和托盘的人各占半数。使用电子秤的商家都会“去皮”,扣除篮子重量;而使用托盘秤的人都会配合计算机增减重量,尽量避免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