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王鸿慈换下空姐制服,改当厨娘,与厨师先生熊国政胼手胝足打下餐饮江山,成了政商名人爱店。老天爷却在此时开了他们玩笑,从不生病的熊国政第一次急诊住院,便没再出来。王鸿慈重开“老熊味”,藉著重拾与先生拼搏的点点滴滴,走出人生低潮。

看似不起眼的小馆,却是名人爱店。艺人Selina、名人李敖都是常客。王鸿慈说,汤头好喝秘诀在胶质,得以全鸡、猪大骨,再加金华火腿熬6小时以上,直至汤色转为乳白,但现在坊间为了求快,大多加了豆浆添色。

有别于连锁餐饮为求最大利润,多由央厨大量生产、配送,舍弃费工的功夫菜。老熊味却坚持功夫不能省,甚至,早在问题油爆发前,就自己炸猪油。王鸿慈苦笑:“坚持很辛苦,但客人吃得出来,就值得了。”午后,送走客人,王鸿慈放下手边的工作,眯起双眼,缓缓道出那段过去,“取名熊味,因为我过世的先生姓熊,这家店是我们一起创的。”

王鸿慈在眷村出生,从小就是父亲呵护在掌心里的女儿。“我爸爸很会做菜,我从小爱吃,山东饺子、川菜、上海菜,他都能做。”而一路拿奖状、考满分的王鸿慈,却在高中联考时失手,落到第三志愿,她干脆放松自己跑去打工,也开启人生另一条路。“我去简餐店打工,认识了厨师兼老板的先生,我们俩都爱吃,会为了一碗面线羹,大老远搭德士去吃。”

老熊味的东坡肉入口即化、酱汁浓郁,搭配咸光饼很对味。
老熊味的东坡肉入口即化、酱汁浓郁,搭配咸光饼很对味。

改良版上海菜 走红政商

东吴外文系毕业后,王鸿慈考上华航空姐,与当时的男友渐行渐远。“他很有心,我不在台湾时,还会帮我的父母庆生,也三不五时打电话关心我。”绕了一圈,王鸿慈仍旧回到熊国政身边。

“高材生空姐下嫁厨师”这段婚姻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王鸿慈说:“有回看店面,一进去他马上算出,该摆几桌、师傅要请几个,翻桌有多少。我吓到,我从小功课好,但其实只有高工学历的他,比我聪明太多。”

1998年,熊国政接手朋友经营不善的日式餐厅,夫妻俩开了“熊记美浓粄条”。王鸿慈还记得,常常一下班,制服还来不及换下,穿著旗袍就到店里帮忙,短短二年,熊记美浓粄条连开4家直营店,王鸿慈干脆辞去空姐专心顾店。

熊记暴红,引来同业模仿,夫妻俩想另辟战场,看上1990年代末期,因两岸开放放而渐兴的上海菜风潮,“店里的师傅出身江浙餐馆,有底子,转型并不难。”传统上海菜浓油赤酱,口味偏重,夫妻俩决定改良。2000年,强调新上海菜风格的“熊味小馆”在台北东区巷弄里诞生。

“我们想做清爽一点的汤包,试过南瓜、瓠瓜,最后找出澎湖丝瓜搭配虾仁最对味。”王鸿慈说。熊味小馆因邻近华视,地利之便,很快在媒体、政商名人间走红。夫妻俩趁胜追击,在南京东路开4层楼旗舰店,事业正迈向颠峰,老天爷却在此时,跟他们开了个大玩笑,2003年熊国政因病骤逝。王鸿慈说,“他曾经是我的全部。”

先生骤逝打击下,王鸿慈决定卖掉股份,离开伤心地。王鸿慈友人透露,那阵子,她虽然离开餐饮业,对食物依旧热情,“每次聚餐,从服务到料理,她常常看不下去会骂。”亲友鼓励她,干脆重出江湖。

老店重开 饕客回笼

熊味小馆歇业后,2013年,她找回老班底再开老熊味,4个月回本。但王鸿慈观察,老师傅凋零,懂得品尝重火候、讲功夫的上海菜,也只剩老饕。“年轻人爱吃意大利面,其实中餐不贵,一百元也吃得到。”客人没耐心、也不懂得吃功夫菜,王鸿慈只得转个弯,另开“汤包小馆”,以更平价、方便、快速,来吸引他们。

因投资低、回收较快,汤包馆短短一年内连开3家店。每天在4间店间忙碌穿梭的王鸿慈说,“虽然经营环境比以前困难,但我不会放弃,这是先夫留给我的纪念。”藉著老熊味,王鸿慈重拾当年与先生胼手胝足打江山的点点滴滴,走出伤痛,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