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市场所预期般,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美联储在10月29日再度降息,这是美联储今年9月以来连续第二次降息。这不只会改变全球资金流向,也会牵动未来经济格局,对新兴市场而言,尤其是马来西亚,既是红利,也是陷阱。

过去两年,受美国高利率政策牵制,新兴市场普遍承受资金外流与货币贬值的压力。马币更一度跌破4.80兑1美元关口,成为区域内表现最弱的货币之一。随着美联储从“抗通膨”转向“防衰退”,并释出未来一年陆续降息的讯号,全球资金正重新寻找收益与增长并存的市场,而马来西亚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

实际上,受惠于美元弱势及全球风险偏好回升,令吉今年以来呈现显著的反弹趋势,从年头一美元兑4.5令吉升到如今的4.2令吉,更有人预言会在美元疲软下,明年突破4令吉关口。对马来西亚而言,这一波“资金顺风”或许可抵消美国关税与全球经济放缓的冲击。然而,这并非没有隐患。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金涌入,往往属于短线投机性质。马来西亚的结构性挑战,从生产力增长疲弱、过度依赖低附加值电子产品和棕油的出口、工资停滞等并未因此改变。资金涌入带来的荣景,可能掩盖了结构顽疾,一旦潮退,结构弱点将再次暴露。

关键的是,与美国转向降息不同,国行选择维持现状。自7月预防性降息后,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在2.75%,国行总裁阿都拉昔之前也强调,目前政策“适度且可行”。换言之,马来西亚短期内不会追随美联储的脚步,而是稳守中性利率,以避免通膨反弹与资产过热。

这也反映了国行的谨慎与政治现实的交错。国内通膨虽温和,维持在2%以下,但补贴改革与燃油价格自由化仍是潜在风险。若国行过度宽松,可能削弱令吉与国内物价稳定,也会在政治上为政府带来压力。对安华政府而言,在经济复苏与民生补贴之间平衡,仍是最棘手的课题。

因此,政府必须警觉,勿把美国降息带动下,短期市场繁荣误认为政策成功,进而拖延了必要的改革——如缩减补贴、提升税收结构与推动高科技产业转型。尤其东南亚各国近年来积极布局下,从印尼加速电动车与矿业发展;泰国绿色旅游与数码基建的推动,我国更需要把资金导向能形成新成长引擎的产业,否则可能陷入“资产繁荣、实体停滞”的矛盾。

更值得警惕的是政治后效。低利率带来的经济缓冲,往往让政府延后艰难决策。当国际资金涌入、令吉走强、股市上扬时,改革动力往往减弱。补贴改革、税务透明化、教育与技术再培训等长期议题,更可能再次因选举政治搁置。

林建荣

《东方日报》言论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