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当我国在欢庆开斋节时,美国总统特朗普预料会为安华的昌明政府献上“关税大礼”。特朗普日前指出将于其所谓的“解放日”4月2日当天,发布对美有贸易顺差最大的15个国家或地区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
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在上任短短两个月内,便以关税作为经济武器,无差别地打击全球贸易伙伴,无论对手、邻国,甚至盟友都难以幸免。从2018年的贸易战硝烟,到2025年新一轮加征关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从未动摇,保护主义与科技竞争仍然是其核心目标。这场贸易战的矛头虽然主要剑指中国,但马来西亚也无法置身事外。
这是因为根据美国2024年贸易统计,马来西亚对美贸易顺差高达248亿美元(约1099亿令吉),名列美国贸易逆差第12大国。中国则以2945亿美元(1.3兆令吉)的贸易逆差高居榜首,其次为欧盟(2356亿美元/1.04兆令吉)和墨西哥(1718亿美元/7615亿令吉)。
因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早已挥向中国、欧盟和墨西哥,甚至连邻国加拿大也不例外,如对中国的商品征至少20%的关税;对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商品关税则征收25%,如今这股保护主义的烈焰进一步蔓延,大马亦难以幸免。
各方已预估,一旦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我国的电子和电气产业(E&E)将首当其冲,成了此次关税风暴的最大受害者。在我国出口中电子和电气产业占了约四成,更是美国从亚洲进口电子产品的第三大来源国。毕竟,在全球半导体测试与封装产业中,我国的占比高达13%,更是全球第6大半导体出口国,长期以来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因此,一旦美国对我国的半导体产品征收关税,将直接推高产品价格,削弱企业竞争力。这不仅影响我国的出口,更可能动摇外资对马来西亚的投资信心。当晶片巨头面临更高的关税与成本压力时,他们是否会将生产转向其他地区?这将是马来西亚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许多方面也预测,这场贸易战的火焰不仅会烧向半导体产业,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橡胶、家具及光学与科技设备等产品,同样难逃劫数。我国橡胶产品与家具分别占对美国出口的2.9%与3.5%,一旦关税上调,这些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受到打击,美国进口商可能转向其他更廉价的市场,导致本地订单骤减,企业利润缩水,这对本地经济带来怎样的震荡备受关注。
半导体产业
当然,基于马来西亚小国寡民,无法像中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大国般以同等关税“回敬”美国,但我国也不会坐以待毙,尤其我国多年来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功吸引英特尔、博通、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到此设厂投资,面对美国的政策转变,政府如何迅速应对,以化危为机,在在考虑其应变和决策能力。
毕竟,美国的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主要目标仍是中国,马来西亚或许还有机会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通过积极贸易谈判,争取关税优惠,以减轻短期冲击,并寻找到生存空间。同时,近年来我国也积极拓展出口市场,扩大与中国、欧盟及东盟的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风险。
当大马奔向晶片大国的晶片梦撞上美国伟大梦,美国关税将成为大马的重大考验。在特朗普关税大棒重组全球供应链关键时刻,我们能否迎难而上,不只决定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版图,更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