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学者斯科特(James C. Scott)在1978年深入吉打郊区一个马来甘榜进行长达14个月的田野调查。他发现当地稻农在遇到对他们不利的政策时,通常不会采取强烈及直接的反抗,而是选择了偷懒、装糊涂、阳奉阴违、暗中破坏等手段。

对于这些无权无势的农民而言,抛头颅洒热血的抗争实在太不划算,于是他们有默契地进行了温和、漫长而琐碎的不合作方式。

站在当权者的视角来看,有组织的正面抵抗容易应付,非正式的消极对抗往往才是最棘手的。

斯科特的这个发现颠覆了此前学术界,只将研究焦点著重在农民公开及有形的抗争活动上。事实上,大部份的权力从属关系,往往是隐蔽的。数年之后,斯科特将其洞见收录入进1985年出版的《弱者的武器》中,并成为研究农民运动的经典著作。

其实,弱者的消极对抗方式不只是出现在农民社会,同时也普遍出现社会各角落中。他们所反抗的对象也不一定的是掌权者,也可能是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的压力。

最近,斯科特的理论再次受到注意,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络“躺平”风潮而起。

网民“好心的旅行家”4月17日在百度贴吧中“中国人口吧”发表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反映出自己对工作文化的失望,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虽然这篇贴子很快就被人删除,但它在短时间内就获得数以亿计的点击率,显示其观点已广泛引起当代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斯科特的理论,就在此时被一些人引用来解释“躺平”现象,认为这是中国城市新贫困阶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但我们此时更注意的,还是中国官媒对“躺平现象”的激烈批评。《南方日报》形容躺平“可耻”;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称“认命可以,躺平不行”;共青团则在社交媒体微博呼吁年轻人“不负使命,不负家国”,不要“躺平”。

“躺平”现象更引起清华大学副教授李锋亮与网民的互呛。李锋发文批评“躺平者”对不起父母和纳税人,结果招致网民批评认为其观点“居高临下”、“站著说话不腰疼”。

《弱者的武器》之后又过了十多年,斯科特出版了他的另一本代表作《国家的视角》,主要探讨为甚么许多国家的发展计划,最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斯科特的答案很简单,掌权者往往只是从国家视角自上而下出发。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忽视了社会上多样性和复杂性,正是导致国家计划失败的主因。
 

覃心靖

东方日报助理新闻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