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近来成了热门词汇。这个词流行起来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下,人类社会为防堵病毒传播,不得不适应另一种的新生活方式。

乍看之下,是瘟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若深究,毋宁说是人类的活动带来了新常态。从过去的工业化、现代化到如今网络科技的普及化,带来的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新常态。过去瘟疫只在特定区域流行,如今却因全球化趋势,旅游、航空业蓬勃发展,跨国流动人口增加,造成全球大流行。这种新的散播模式,终归是人类生活模式改变所致。

近日看了日本动画《天气之子》,有感当中的世界观颇发人深省。故事叙述东京连续下了好几个月的豪雨,难见晴空,气象局称之为“气象异常”。一位老人家却不以为然,认为天气变幻无常本是世间常态,只是现代人已失去了灾难随时会降临的觉悟,才会茫然失措。

直到剧末,东京的雨已下了三年兀自不休,钢骨水泥建筑都泡在水中,街道成了河流,船运取代了地铁和汽车,成为人们新的通勤方式。坐在窗前观雨,一位因淹水而失去家园的老太太悠悠地说,东京在两百多年前本是一片汪洋,因为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迁,才逐渐发展成当今的规模。而如今的大水,不过了是恢复先前的江户水都原貌。

由此看来,所谓的异常,灾难,只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常态。无论是瘟疫,还是洪水、地震、海啸等天灾,总是一再冷不防地向人们的生活袭来。

如今各国争相研发疫苗,把最大希望寄托于科学研究。然而,即便疫苗成功研发出来,瘟疫在未来仍有可能再次来袭,借助另一种病毒的躯壳。应对瘟疫的威胁,除了继续在医学上寻求精进,仍须从其他层面去做好迎战的准备。

瘟疫不会消失。唯有如此觉悟,才能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之共生。

如果瘟疫是常态,那么一个国家在规划发展时,就应有更广泛的考量。我们的粮食是否能自产自足,确保人民在封国的情况下不断粮?过度依赖外国游客消费的旅游业,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模式吗?人口密集的都市规划、居住环境,是理想的生活空间吗?这些都值得深究。

此外,早有研究显示病毒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吃野味、滥伐森林的行为,将使寄生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散播到人类社会。此次疫情本该唤起大家对保护大自然环境的意识,结果却不然。在这期间,由于政府专注抗疫而出现执法漏洞,森林砍伐活动反而更加猖獗。有鉴于此,未来国际社会谈防疫合作,亦不应忽略了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环。

说回新常态。在人类经济活动因疫情而停顿的同时,讽刺的是,动物也迎来了另一种新生活常态——清新而宁静的山川、海洋和天空。惟可叹的是,这不过是短暂的小确幸。至于人类何时才能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端看我们能从历史经验中作出多少反思了。

林慧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