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著一段这样的短片:香港社会实验室一名研究员拿著一个小藤圈,要求草地上休闲的人站进去。

最初的试验阶段,没有人愿意站进藤圈内。于是,研究员改换另一种方式,即接受测试的对象无需站起身,只在他们身边圈上一个大圈。

接著,过了一段时候,研究员再于大圈内,围上另一个中圈。最后,等再过一段时间后,研究员再次要求接受测试的人站进最小的藤圈中。此时,原本最初不愿站进藤圈的人士,竟然同意了研究员的要求,不但站进藤圈中,甚至还取起相机玩自拍!

测试者在过后受访时坦言,圈子较大时没有感觉,于是后来圈子变小则“不觉得不妥”。有者更说,即然“起初已经做了”(接受了),那接下来配合也“无所谓”。

制片者在影片中解释,这项测式证明了心理学中的所谓“登门槛效应”:一开始人们接受了看来无伤大雅的要求,其后为了令认知协调,或希望形象一致,最终无论要求多么不可理喻,民众还是会进一步接受。

虽然国阵上议院议员,在国安会法案二读期间要求修正,但周二在上议院表决时依然获得国阵上议员护航通过,反映的当然是上议院是橡皮图章,期待这些在上议院养老的议员来阻止国安会法案,无疑缘木求鱼。

然而,真正值得关切的是,国安会法案从提呈到今日二读,依然激不起涟漪,吸引不到广大民众的目光。群众对国安会法案的提呈缺乏关注,一部分可能是他们更加关注如今生活负担日益沉重下的温饱课题;另一部分则是对失去功能的大马民主议会失去希望。

除却上述两种解释,多年来政府以“温水煮青蛙”的模式对待大马人民,则是从另一方面造成民众对立法意识不高,进而对法案不闻不问。从《2012年和平集会法》、到《2015年防范恐布主义法案》,至如今的《2015年国安会法案》,就像“登门槛效应”中的层层圈圈,尽管引起部分人士反对,但对更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既然本身只要不动就不会被影响,那么法案被通过也无所谓。

实际上,不管是和平集会法,或是国安会法案,都在一步步地蚕食大马人权,相信明年度大马人权指数又会再一次的往下掉。可见,即便净选盟集会吸引大批大批的人潮,人民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还是有待提升。

国安会法案发回下议院三读,因国阵议员护航而通过。如今你我就有如那只青蛙,起初时水暖洋洋地还很舒服,最终水沸腾了,我们想要跳出这锅可以要了你性命的水,也是为时已晚了。

萧德骧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