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绒4日讯)马来西亚海洋哺乳研究与保育机构(MareCet)科学主任阙穗恒表示,在保护海洋哺乳动物,渔民扮演重要角色,诸如不要将淘汰的破旧渔网直接扔弃在大海,防止海豚等不慎被漂流的废弃“鬼网”缠绕死亡。
她说,“鬼网”对海豚有极大的杀伤力,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一旦被缠就会受惊和感受压力,进而在窜动而被紧紧缠绕及死亡。
“我们呼吁渔民,勿将淘汰的破旧渔网随手扔进海洋,他们可以载回处理或交予回收单位,以对环境友善的方式来处理。”

她补充,海豚误入渔网后会受惊和感受压力,进而在渔网内窜动而被缠绕及死亡,因此,万一活体被误捕并很难解开,建议当机立断剪开渔网,让海豚脱困,降低死亡率。
“有些渔民有这方面的意识,他们会剪开渔网让海豚脱困,之后才修补渔网。”

阙穗恒昨午在第七届邦咯海岛节论坛上发表主题为“尾鳍、背鳍与海洋玄机”演讲,并在过后受访时,这么说。
她指出,海洋哺乳动物可分鲸目,如鲸鱼、海豚;海牛目,如海牛、儒艮;食肉目下的鳍足类,如海豹、海狮及海象,以及生活在海洋的陆生食肉动物,如北极熊、海獭。
“全球约有90种海洋哺乳动物,大马至少有27种海洋哺乳动物,而全马的海域都有海豚的踪影,并以柔佛居多,海豚种类包括印度太平洋驼背豚、伊河海豚、鼠海豚、儒艮及布氏豚。”

她告知,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受到7大威胁,包括误捕、被网缠绕、食物来源减少、海洋污染、栖息地破坏、拥挤的海上交通及不受监控旅游活动。
她说,海豚活体被误捕是常见的威胁,因此,该机构推动减少鲸豚误捕项目,通过和渔民合作测试在渔网装置声波发射器(pingers),以高频声波,吓走或提醒海豚,减少海豚被误捕。
“我们已经在十八丁与渔民合作,推动渔网装置声波发射器,反应相当理想,其他推动区包括霹雳州内的角头、双礼佛及班台,将来如果有更多的基金,计划推广至槟城及雪州等。”

她坦言,宣导工作需持续进行,例如,一些渔民会担忧装了声波发射器以后,会否影响渔获。同时,她指渔民社区如有意装声波发射器,可以与该组织联系。
阙穗恒也指观赏海豚也成为了旅游项目,但观光游艇最好离开海豚约100公尺,不要太靠近它们,以策海豚的安全。
她也指海豚的活动范围未必会固定在某个海域,根据追踪可游至200公里远的距离。海豚与人类的互动也是该机构其中一个研究项目,冀以减少人类对海遁带来的负面影响。
她吁请民众若发现海豚搁浅,尽速致电渔业局或该组织,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