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年23日讯)当你以为稻田只是农作的场景,一场名为“咖啡时光(Kopi Waktu)”的周末聚会,正悄然在吉打铅县甘榜乌鲁实达卡(Kampung Ulu Sedaka)的田野间展开,一张木桌、三辆复古摩哆、几杯热咖啡与白面包,就足以打开一扇回到过去的时光之门,而且你还会发现他们的文青作品中竟有中文。
这项每周日下午5时至7时限定、雨天停办的怀旧户外活动,自今年7月20日开办以来迅速走红,由当地人哈菲兹阿末(Hafiz Ahmad)与友人共同策划,吸引了来自全马各地的游客,包括柔佛、雪兰莪、吉隆坡、槟城与霹雳等地,成为新兴的“田园文化旅游”亮点。
哈菲兹阿末接受《东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最初只是他一人傍晚在田边喝咖啡,朋友坐下来聊天,他拍下这画面分享到社交媒体,结果意外引来关注。

不为挣钱随喜乐捐
他说,随著人气日增,好友Anas Adham、Ahmad Shahir与Mohd Iqbal陆续加入,活动规模逐步扩展,却始终坚持初心,保留那份简单与宁静,不开放其他摊贩,也不设明确收费,只设捐款箱,采“随喜乐捐”。
“我们不是做生意,只是想请大家喝一杯,让大家有地方停下来,喘口气、聊聊天。”
他直言,选址稻田边不只是美观,更有情感连结,这里离他家很近,背景是日莱峰,远山近田,刚好就是他想呈现的画面——安静、纯粹、像老照片一样。
活动主题始终怀旧
谈及为何选择复古主题,他说,他本身热爱怀旧风格,过去就常在社交媒体分享复古内容,他认为这些风格在时代洪流中慢慢消失了,所以希望让年轻一代看到以前父亲、祖父辈的生活样貌。(可参阅TikTok帐号:@hafizz_ahmaddz)
哈菲兹说,他希望透过这种场景与氛围,让年轻一代认识过去那种没有手机、没有喧嚣,却有邻里与陪伴的生活样貌。
“这些记忆不该被遗忘,那是我们父母、祖父辈的青春,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时光”现场可见文青语录,甚至包含中文字的文青风格标语,令人眼前一亮,也显示这场活动在美学上的用心。

集体回忆的修复
哈菲兹补充,每周所收到的捐款也会全数用于下一周活动所需,如食材、饮品与布置,部分食物则由当地社区居民自发捐赠。
对哈菲兹而言,“咖啡时光”并不是单纯的观光活动,而是一场用回忆串起人与土地的对话。他鼓励访客穿上复古服装,共同还原那段温柔而缓慢的时光。
在这片稻田中,没有人在赶时间,也没有人低头滑手机,只有咖啡香、白面包的热气,与对旧时光的一丝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