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7日讯)三轮车,这项曾是槟城居民主要交通工具的传统载具,随著时代更迭,如今已转型为游客眼中的观光体验,穿梭于乔治市古迹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日,与槟城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马六甲,正式推出三轮车线上预订服务,引起槟城车夫圈内不同反应。《东方日报》记者走访乔治市古迹区,抽样访问多位车夫,意见分歧显著。

谢祥美
谢祥美

拥有22年驾驶经验的70岁车夫谢祥美直言,若推行预订制度,车夫需轮候接单,恐影响每日收入稳定。他也坦言,自己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现行自由接客制度对年长车夫更为友善。

张志祥
张志祥

同样持保留态度的张志祥,自三年前加入三轮车行业以来,习惯随性工作节奏。他表示:“我们想跑就跑,不想跑就休息,这样比较灵活。”

谢清强(车夫)对于对预定制度持开放态度。
谢清强(车夫)对于对预定制度持开放态度。

不过,也有车夫对此新制度抱持开放态度,55岁的谢清强认为,旅游业本就有淡旺季之分,收入不定是常态。

“若能多一个平台接单,也许是增加收入的方式。三餐温饱最要紧。”

刚从罗里司机转行的柏达,目前已当三轮车夫约7个月,平日收入约200令吉,周末最高可达2000令吉。他支持导入线上预订机制,认为能提高旅客可见度与订单量。

莫哈末依关
莫哈末依关

来自诗布朗再也、现居柏淡的莫哈末依关,则因朋友介绍入行约两个月。他喜欢这份工作无需打卡、自由弹性,亦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互动交流。

“周末收入可达700令吉,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千,还不错。”

目前槟城三轮车导览收费为每小时80令吉、半小时40令吉,短程绕行则为30令吉。车夫除了载客,也经常充当导游与摄影师,带领游客深入壁画街、古建筑与人文景点,提供更完整的文化体验。

马六甲市长拿督沙丹日前指出,目前当地已有约300名三轮车夫注册使用“iTrafik”应用程式,民众与游客可透过手机预订怡力区(即观光区)的三轮车服务。平台除可提供车夫资料与联系方式外,亦利于追踪遗失物品。

目前支援预约的据点包括红屋、淡敏沙里旋转塔、马六甲河广场、海上花中心与古时交通工具公园。市长强调,这项措施既提升游客便利与安全,也协助三轮车文化走向数位化。

延伸阅读:线上预订三轮车未纳槟州议程 黄汉伟:须尊重车伕集体意愿

林秋莹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