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余福及母亲李佩玲盼求大众捐助尚缺的医费,让余捷申能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用药,右为蔡瑞豪。

(大山脚11日讯)8岁男童余捷申患罕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TYPE 3),经过6年等待终于获得可用药物延缓病情并有望恢复行动能力。然而,由于药物费用高昂,父母仍欠缺7万5198令吉的2年医疗费用,向社会求助。

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今日发文告指出,来自吉隆坡的余捷申在18个月大时发现走路不稳,最终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文告表示,经过一年药物治疗后,他的体能明显改善,已能站立并走路更稳。然而,每年药物费用为6万2599令吉,按照他们的经济能力,每年仅能负担2万5000令吉,遂向该基金求助。

余捷申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希望大家给他一个继续前行的机会。  
余捷申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希望大家给他一个继续前行的机会。  

该基金会主席拿督蔡瑞豪说,小捷申行动缓慢,每次行走一会儿就会累,而且走路不稳容易跌倒、上下楼梯都是手脚并用,上学时都是坐著电动轮椅出入学校,也会游泳通过水的浮力来强化其下肢。

他说,自去年开始注射药物后,小捷申的体能大幅改善,已经可以站立,走路较稳健不跌倒,连游泳也可以从15米两圈提升至10圈,进展非常良好。

6年终盼得有药可治,余捷申在药物注射后得以延缓萎缩,更有望行动自如。
6年终盼得有药可治,余捷申在药物注射后得以延缓萎缩,更有望行动自如。

“除了罕见基因病,小捷申在幼儿时期全身痛兼发烧不退,检验后证实他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这个疾病会攻击小捷申的关节、心脏、皮肤等,导致其关节痛、出红疹及脱皮,医生告知这需要服用免疫药物,直到他21岁为止。”

他表示,父亲余福及母亲李佩玲(皆39岁)皆是房产经纪,两人共育有4名孩子,年龄介于6岁至13岁之间,该罕见疾病是四分之一的遗传几率,在4名孩子中,一人正常,两人是带原者,只有排行第三的小捷申病发需要用药。

他表示,为支持余捷申治疗,捐助者通过www.onehopecharity.org 线上捐款。详情或疑问可联络该会热线016-4192 192、019-2322 192、04-539 921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由SMN1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通常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四种类型,其中SMA 3型最常见,患者可在一定年纪后失去行走能力。近年来,基因疗法和创新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振豪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