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热带风暴“Senyar”正朝马来西亚半岛移动,这一罕见的极端天气现象预计将对霹雳、雪兰莪及森美兰州造成影响。
国家南极研究中心及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气象专家拿督阿兹赞教授表示,Senyar的形成相当罕见,因为赤道区域通常缺乏足够的气旋旋转力,难以生成强烈气旋。
他说,形成Senyar的低气压系统自11月21日起一直在马六甲海峡海域盘旋,直到目前为止,Senyar属于一级热带风暴,仍属较弱级别,风速约每小时60公里。
“Senyar的强弱取决于海面温度,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温度,如果海水温度越高,热带风暴将能吸收更多能量,在登陆时可能增强,甚至升级。”
“若形成热带气旋并登陆,受影响地区将出现强风、暴雨及海水上涨等情况。”
他于今日接受《Astro AWANI》访问时,如此表示。
移动路径难以捕捉
他补充,根据目前分析,Senyar的预测模型每天都出现显著变化,使其移动路径难以确定。
“周三,模型显示它往北移动,但今日却显示Senyar掉头朝向马来西亚方向前进。”
“马六甲海峡地势狭窄,两侧被大马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夹著,因此模型难以精准捕捉其实际移动轨迹。”
他说,目前仍无法确定Senyar会否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或会增强成为更具破坏性的气旋,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实时观测。
“一旦形成台风,将创下我国气象史新纪录。第一个是2001年的台风 Vamei,当时在柔佛登陆,被称为赤道奇迹。”
针对气旋、台风与飓风的差别,他则解释,这些名称主要依据发生区域而定。
“如果形成于南中国海或太平洋,则称为台风;若形成于印度洋,则称为气旋;若在美洲附近的大西洋形成,则称为飓风。”
另外,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的沈志坚在面子书发文分析,马六甲海峡向来难以生成和增强热带气旋及,主要受三大因素限制,第一个是海水温度较低,热带气旋形成需依赖至少26.5°C的暖海水提供能量,马六甲海峡水浅,受陆地影响大,海温波动大且热含量不足,难以支撑风暴结构发展。
他补充,其次是因为地形狭窄受干扰,海峡两侧分别是苏门答腊及马来半岛,地形狭窄限制气旋结构维持,使气旋难以持续增强,此外,大气条件不利,包括垂直风切偏强、科氏力弱、湿度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削弱气旋活动。
“因此,一个热带气旋能在此生成、维持并移动至登陆,被形容为‘三重罕见’。”
他表示,根据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预测,Senyar的路径相当异常,先是始于印度洋,再进入马六甲海峡,随后再度增强,最后向半岛西部逼近准备登陆。
“这种‘自西向东登陆马来西亚’的路径极为罕见,与一般从太平洋经南中国海袭向东海岸的系统截然不同。”
他提醒,如果以热带风暴强度登陆,预计可能造成或达每小时60至80公里的强风、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可能出现短时强降雨与淹水,以及沿海地区的大浪与风暴潮,因此需谨慎防范涨潮期水位上升。
“尽管Senyar的级别并非超级台风或飓风,但在马来西亚属于极为罕见且需要严肃应对的气象事件。”
他也呼吁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局和官方发布的资讯,避免前往沿海及河口地区;以及尽量避免夜间长途出行。
峇株巴辖或受影响
另外,他在面子书也指出,Senyar热带风暴继续往南移动,从原本会在霹雳的红土坎,到雪兰莪与森美兰交界,到现在预测的可能位置会在偏南,有可能在马六甲登陆,经过昔加末,再通过彭亨,明早就会离开南中国海。
“之后还有机会再增强,同时会与中度台风天琴产生藤原效应,使得天琴台风移动减缓,最后会被天琴台风的外围合并,结束其生命。”
他指出,如果移动路径如预测的话,峇株巴辖今晚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至于风速会大吗,雨势如何?我没法预测,但是大家还是需要小心防范。”
“毕竟这是在马六甲海峡形成的第一个热带风暴(算是轻度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