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拿督斯里佐哈里阿都干尼指出,我国共有14个被列为地震“热点区”的地区,成为较常发生地震活动的地点。

这14个地区分别是沙巴的兰瑙与拿笃;砂拉越的尼亚;彭亨的武吉丁宜与贞德拜(Janda Baik);雪兰莪的峇冬加里与乌鲁音;森美兰的瓜拉庇劳;登嘉楼的肯逸;霹雳的曼绒与天猛莪;以及柔佛的丰盛港、昔加末及峇株巴辖。 

他今日在国会下议院口头问答环节上,回应麻坡国会议员赛沙迪的附加提问时,如此表示。

该提问是政府是否已根据气候变化与地震趋势,更新相关数据,并确保国内建筑物具备抗震能力。

另外,佐哈里也是种植及原产业部长。

他表示,我国已采用由大马标准局所发布的《欧洲规范8马来西亚国家附录:第一部分,即一般规则、地震作用与建筑规则》,以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

“有了这项标准,我们能够确保在地震风险区域的发展计划中,设计结构、地震等级与工程减灾措施都能被妥善考量。”

他补充,任何有意在这些地区进行开发的建设单位,必须参考现有标准,并提交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方案。

“开发商必须查看这些地震‘热点区’,相关建设申请需遵循现有标准;若开发地点不在地震带上,则无需采用。”

“不过我们希望能持续收集这些地震数据,让各地方政府在批准建设项目时,可以参考相关地理空间资料作为依据。”

黄雯慧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