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莲县去年4月3日上午发生大地震,8层楼高的天王星大楼严重倾斜。(图取自法新社)

(台北16日讯)台湾师范大学团队研究去年4月3日在花莲县发生的地震,发现经历了3年的“孕震”过程,而深部“无震滑移”(aseismic slip)扮演关键推手角色。

台湾中央社,台湾师范大学周四发布新闻稿指出,花莲去年4月3日的地震规模达里特制7.3级,造成多人罹难、多栋房屋倒塌。地球科学系教授陈卉瑄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深入这个带来重大伤亡地震的孕震过程,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团队运用2000年至2024年间的地震资料,系统分析2级以上重复地震与群震的时空特征,通常与断层深处的“无震滑移”或“高孔隙流体压力”有关,并非总是以剧烈破裂的方式释放能量。

研究团队描绘出花莲主震前,历经4阶段的演化,首先是2021年4到8月间,无震滑动加速和地震群活动,伴随著浅层地震活动的急剧增加;第2阶段是2021年9月至2022年底,一连串6级以上地震发生纵谷南侧、加剧该区的整体地震活动率。

阶段3是2023年至2024年初,较深的重复地震数量变多,深处慢滑动和浅处脆性破裂同步发生;阶段4则是7.3级的主震,伴随著两个6级以上的大规模馀震。

为解释3年前无震滑移加速和主震的关系,研究团队利用静态库仑应力模型,首先发现2021年的慢滑移事件,在上述阶段2的触发扮演关键角色。结合2021到2023年间的慢滑移事件,以及2022年3次6级以上地震,总共累积约30kPa(千帕)的应力变化,相当于3公尺水柱的压力,足以达到触发2024年花莲大地震的条件。

研究团队指出,由无震滑移所引发的主震前兆现象,在造山缝合带非常罕见;未来若能持续监测相关交互作用与累积应力变化,将有助于提升地震前兆辨识与短期预警的能力。

廖慧音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