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身心障碍团体强调,暴力不是精神疾病的诊断或症状,而公众舆论目前正在严重助长对身心障碍、自闭症与精神疾病的负面刻板印象。
包括身心障碍者、他们的家人及盟友在内的276名个人或组织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 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传播关于雪州八打灵再也万达镇国中命案涉事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诊断的揣测讯息,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事实尚未明朗前,大众讨论就已经被推向了某种方向。令人担忧的不仅是暴力事件本身,还有舆论多么迅速地将身心障碍与危险、暴力和威胁混为一谈。”
公开信还称,这场悲剧震撼了所有人,它需要的不仅是正义,更是人性。
“我们无权评判、曝光或散布未经证实的推测。这不仅侵犯了孩子的尊严与隐私,也违反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马来西亚儿童权利法》第15(2)条文和《通讯与多媒体法》第233(2)条文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公开信指出,这类行为对抚养身心障碍孩子的家庭造成进一步伤害,尤其是对那些有心理社会或“隐性”障碍的孩子,而他们原本就承受著巨大的社会压力。
同时,公开信举例,譬如“OKU卡会是他最大的盾牌”或“不能让有精神病的孩子上学”的部分言论,加剧了偏见,且误导公众,同时这类言论对社群、政策与生命造成真实而深远的伤害。
公开信说,对他们而言,安全是最重要的。作为身心障碍者及身心障碍儿童的家长,他们深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暴力、歧视与排斥,而且这不仅影响他们本人,也波及家庭与整个OKU社群。
“我们每天为孩子整理书包时,心中都在担忧他们在学校的安全与心理状态。对于有心理社会障碍或精神健康状况的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种担忧更甚。在他们本该得到支持的当儿,误解、错误信息与有害假设,往往让他们的孩子被进一步边缘化。”
“我们为所有相关家庭深感悲痛。我们的心与失去挚爱的家庭同在,也与受到创伤的学生与教师同在,更与涉事孩子和他的家庭同在——因为他们的生命也将彻底改变。”
公开信也对部分媒体在此案及以往案件中公开或暗示涉事儿童身份的做法表示遗憾。
公开信说,这种做法不仅缺德,而且极其危险。这会导致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面临骚扰、背负污名和公众批判的风险。
“我们呼吁所有媒体切实履行对儿童保护的责任,尊重隐私权,恪守新闻职业操守。”
公开信强调,OKU卡或精神疾病的诊断并不是逃避责任的护身符,而是一种保障权益与支持的工具,因此,抹黑其功能,只会阻碍人们寻求必要的帮助。
“研究明确显示:具有心理社会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成为暴力的受害者,而不是施暴者;而且,自闭症不是暴力倾向的成因。国际研究进一步指出,暴力行为往往源于社会环境、创伤、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外部压力,而非诊断本身。”
公开信也表示,他们一,而是呼吁理解与防止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法律与正义必须得到伸张。但我们使用的语言同样重要。当我们不断把暴力行为与精神疾病或身心障碍画上等号时,我们也在制造恐惧、强化迷思,并导致家庭不敢分享他们的挣扎、让孩子更加孤立无援。这样的叙事方式最终会造就一个以排斥来维持安全的社会。这不是维护学校安全的答案。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此外,公开信说,监管惩罚与排斥不会带来真正的安全与安宁,且必须建设支持系统,而不是惩罚体系,即在学校中融入心理急救与心理社会服务,培训教职人员以同理心回应,同时营造一个把个人差异视为人性的一部分、而非威胁的环境。
“我们必须合力让学校成为安全且包容的地方,让心理支持真正成为教育的一环。我们也呼吁媒体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与公众:秉持良好的操守与责任,杜绝散播对精神疾病或身心障碍的有害揣测与刻板印象。”
雪州八打灵再也万达镇一所国中于10月14日早上约9时30分发生骇人命案,一名14岁华裔男学生涉嫌持利器刺死一名16岁华裔女学生。
女学生是在女厕内被攻击,导致女学生当场丧命;警方随后在现场查获2把利器。
推事庭昨日批准日批准警方的申请,将涉嫌持刀刺死同校女生的14岁男学生延扣7天至下周二(21日),以协助警方调查此命案。
推事沙里亚指出,警方将援引《刑事法典》第302条文(谋杀罪)对案件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