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董总表示,政府应制定更明确的拨款机制,确保华小及各源流学校能依据社区人口变化与发展需要,获得公平、制度化的建设与迁校安排。

董总今日发文告表示,2026年财政预算案总额高达4700亿令吉,再创历年新高,较2025年增加180亿令吉。政府欲通过改善治理及强化税收,来提升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保障,稳固财政收入。

文告指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及地缘政治冲突之影响,我国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提呈财案时引经据典,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根据董总文告,在新财案公布前夕,总稽查司最新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教育部在第12大马计划下共有46项计划进度落后或延误,居各部门之首,这反映出当中仍有监管漏洞。

第13大马计划推行在即,政府应加强绩效追踪与问责,确保教育预算不应停留在数据层面,而应落实到教育素质与学习环境的根本改善。

在新财案各项拨款中,教育领域共获830亿令吉,其中662亿令吉为教育部历来最高,高等教育部则获186亿令吉,占总拨款的19.8%,继续成为最大的单一拨款领域。

“这显示政府延续重视教育的方针,惟拨款的增长若未能精准回应学校体系的实际需求,成效恐难体现。”

欣见政府助迁华小 应落实制度化建校

“首先,霹雳州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的迁校计划正式纳入2026年财案,并由政府全额承担经费,固然值得肯定。”

“然而,全国新建学校共38所,却仅有1所华小重建,数量显然不足,难以应对部分地区学生人数上升的实际需求。”

董总认为,政府应制定更明确的拨款机制,确保华小及各源流学校能依据社区人口变化与发展需要,获得公平、制度化的建设与迁校安排。”

在基础设施层面,政府拨出逾4亿令吉,用于公立大学、工艺学院及社群学院的维修与设备更换,反映高等学府设施更新的重要性。

“但是,中小学校舍老化问题同样严峻,尤其部分学校建筑破损、电线老旧,甚至存在火患风险,已对师生安全构成威胁。政府应将校舍维修列为优先项目,并公布各源流学校在设施修缮方面的具体拨款资讯,确保安全问题获得全面处理。”

师资短缺持续 培训补缺须并进

董总认为,师资与教学素质同样是当前教育体系的核心挑战。政府拟拨出1亿1500万令吉提升教师培训,这对强化教学能力无疑是积极的一步。但全国仍有多所学校,包括7所华中与6所教会学校,正面临校长或教师空缺。

“因此,培训与补缺应同步推进,确保各级学校拥有充足且稳定的合格师资,避免长期依赖临教而影响教学连贯性。在师资短期内尚难完全填补的过渡阶段,政府应加大拨款,让学校得以聘请临教,以解教学燃眉之急。”

另外,董总文告指出,明年度技职教育拨款提升至79亿令吉,董总对此表示肯定,并强调政策执行必须真正落实“产学合作”,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以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支持政府通过公立大学推行MySiswa Job On Campus校园工读计划,协助学生赚取收入与培养技能。面对人工智能与数码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AI教育之馀,更应重视培育学生的伦理与数码素养,培养负责任的科技使用意识。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更要塑造价值观,让科技服务人性、服务社会。”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